奋进新征程 建功引领区
肖素枝:科技报国,让智慧无人机群点亮星空联通万物

“我来自一个农民家庭,通过不断学习,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日前,肖素枝从人民大会堂领回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这让她既感惊喜,又觉责任重大。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创造,从步入人民大会堂那一刻起,更加感受到奋斗拼搏的力量、勇往直前的力量、迎难而上挑战困难的力量,我将把这股力量转变为不断前进的动力。”肖素枝语气坚定。
肖素枝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
1979年出生在河北邢台的一个菜农家庭、研究生毕业后在知名外企工作、三十岁生娃后坚定考博、年近不惑开始创业……这,是女工程师肖素枝的故事。
现任星逻人工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研究员的肖素枝说:“要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解决问题,让我乐在其中”
2005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肖素枝来到上海,入职一家知名外企,在研发中心担任工程师一职。2009年,肖素枝“升级”成为妈妈,在常人看来本该求安稳的时期,她却选择了去读博,成为2010级交大博士生。博士毕业后的肖素枝没给自己留任何退路,毅然踏上创业之旅。
2017年,肖素枝参与创业的星逻智能成立,专注于无人机赋能领域。“公司取名‘星逻’,就是希望在空中编译智慧大脑,让亿万无人机拥有星辰之力,巡逻天地、联通万物,造福国家和人民。”
肖素枝所带的研发团队,临港大本营男性工程师占了绝大多数,当然,这也是行业的普遍现状。“其实女工程师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比如我们出去参加一些行业大会,男同志很多,女同志很少,所以去卫生间从来不需要排队。”谈及女性身份给自己带来的“隐形福利”,肖素枝幽默调侃道。
肖素枝说:“科研没有性别界限,创新需要多元视角,女性在科技工作有着坚韧不拔与细腻入微的优秀品质。”因此,她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女性科技人才培育计划,鼓励和助力女性研发人员更好成长。
肖素枝和团队深度参与临港智慧城市大脑项目
创业初期,公司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研究成果让团队有机会深度参与临港智慧城市大脑项目的建设,完成了临港新片区核心区的无人机网格化管理系统,建成了全国第一张无人机集群运营网络。
“技术痛点,就是创新核爆点”
对于肖素枝来说,出差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在产品研发、技术方案落地的关键时期。
“一定要到现场去!只有去到现场,才能了解真实的场景是什么样子,只有和客户深入交流,才能了解客户的痛点在哪里,才能研发出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品。”肖素枝说,这个行业,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你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去想象现场的条件,网络畅通?信号满格?我们很多客户面对的场景环境非常恶劣,甚至连网络信号都没有,所以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只有到了现场才知道。”
说到这里,肖素枝打了个比方。“比如某个光伏施工项目,地处沙漠,一草一木都弥足珍贵,不允许有任何破坏,所以光伏组件的安装需要依地形灵活调整,使得实际安装与计划安装有很多变动。”
之前,光伏电站工作人员主要靠双腿巡视安装位置,靠笔记录施工进度,由于施工面积广、施工作业面分散、地形复杂,靠人力巡视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
肖素枝在沙漠光伏项目现场
“使用我们开发的施工管理巡检系统,使用无人机进行智慧化巡视,结合AI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判别每日施工进度、作业现场人员及不同类型施工车辆统计、人员不规范作业等情况,辅助管理人员对光伏电站的项目建设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肖素枝说,公司还研发了可“搭乘”无人机方式作业的光伏面板清洁机器人,可在光伏面板之间任意漫游,有效减少人力运输及清洁成本,最大程度保障了作业安全。“我们研发的产品能够很好地帮助到光伏场站的工作人员,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力发电当中,肖素枝团队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风机不停机巡检系统。
“风机不是在海上,就是在山上,所处的地理环境非常恶劣。原来的风机巡检,很多地方也用上了无人机,但都是在停机的状态下进行拍照检测,风机造价高昂,停机影响发电,势必带来损失。但是不停机状态下,无人机拍照难度非常大。”
试想一下,风机叶片在转动,风机偏航也在实时变化,无人机也在运动,三者都在运动的状态下,要完成无人机对风机叶片迎风面、背风面、前缘以及后缘的自动精准拍照,还要保证拍得准、拍得清、拍得稳,无人机还得保持与风机叶片的安全距离,这难度有多大!
“风机在前缘及后缘的数据采集过程中,前后缘叶尖部分尺寸非常小,叶尖瞬时速度可达到高铁速度。但是技术痛点,就是创新爆点。”肖素枝的回答干脆利落。
肖素枝在风机现场实地测试
为此,肖素枝和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方案验证、仿真实验分析和飞行测试,最终实现了对风机三个叶片十二个面的精准拍摄。
此外,结合自研无人机机库系统,肖素枝和团队还研发了风机停机状态下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巡检及检测系统,目前已在全国多地落地应用。“我们不会停下技术迭代的脚步,在检测性能提升及更好适应海上风机叶片的不停机巡检等方面,还会持续不断努力。”肖素枝说。
“科技创新并非独舞,需要生态共荣”
星逻面对的客户来自各行各业,要想给出解决方案,就必须去了解这个行业,这就需要团队成员不停地学习。“所以干这个工作,内驱力很重要,一定要有兴趣,愿意做,否则很难坚持下去。”肖素枝说,公司初创之时,除了核心人员之外,基本都是实习生,后来不少实习生留在了星逻,现在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
在公司内部,高管团队也会定期复盘,不仅复盘自己,也复盘整个行业。他们发现,大部分技术人员创业容易“死掉”的原因是:过分追求技术的完美,而忽略了市场真正的需求。
有了“前车之鉴”,肖素枝和她的合作伙伴们决意避开这个坑,“不是说别人的技术拥有什么功能,我们就必须加上这个功能,也不是说别人的指标是10秒,我们就必须提到9秒才能制胜。关键是客户需要什么,做的产品一定要能解决客户的痛点,给客户带来价值,在解决客户痛点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以‘严、慎、细、实’标准要求自己。”
肖素枝和同事正在进行自动驾驶系统调试
如今,公司历经八年发展,研发出的无人机自动化系统兼容多款行业无人机机型,应用于智慧城市、电网巡检、安防应急、光伏巡检等场景。目前,公司产品已落地海内外数十个城市,部署百余个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出口海外的无人机自动化供应商。作为研发团队的带头人,肖素枝也收获了不少荣誉。
“科技创新并非独舞,需要生态共荣。”肖素枝坦言,“从星逻落户浦东临港创业开始,我们就努力厚植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参与和推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创业之初,我们就坚持‘技术、标准、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积极参与了国内外多个行业标准的制定,既为同业创新献力献策,也为自身更好创新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肖素枝牵头成立星逻蓝星研究院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积极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目前,正在研发时序多模态低空巡检大模型及具有自主决策的AI智能体,目标建立开源生态,期待与更多人工智能企业与科技工作者,合力为未来无人机自动化创新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我很幸运遇到了最好的时代。当今中国科技创新战鼓擂动,作为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和科技工作者,我们既是发展弄潮儿,更是创新生力军。”肖素枝动情说道,未来,星逻将继续以“星辰之力”赋能无人机,以实干践行使命,以创新开拓未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