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26条”举措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平等对待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环境
“26条”举措可落地可操作
昨天,上海召开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介绍了刚刚印发的《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包含六方面26条举措。
和过去不太一样的是,此次新闻发布会还邀请了部分民营企业家和专家旁听。这一开放态度,折射出上海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上的总体考虑。吴伟表述为,坚持平等对待,聚焦可落地、可操作,立足加强政府服务。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吴伟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始终致力于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奋力打开上海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在发布会上说,上海将努力做好民营企业的“知心人”、惠企政策的“宣传员”和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紧盯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此次推出的《若干举措》与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思路一脉相承,都注重提升企业的感受度,紧盯经营主体反映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打造“双向奔赴”的营商环境。
比如,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抵押物不足,在寻求贷款时,常常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若干举措》提出4条举措,包括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有效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和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2024年,全市获得国债资金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四成,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未来上海将加强对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工作的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可与上海市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叠加同享,最高贷款贴息不超过企业实际贷款利率。
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介绍:“上海市委金融办近期已会同市财政局推出汇率避险担保增信产品,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形势变化。今年,金融办还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
再比如,中小民营企业最怕拖欠账款,应收账款的逾期,可能会造成中小民营企业现金流紧张。此次《若干举措》提出2项解决措施,一是持续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二是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此次《若干举措》也提出5条举措,包括涉企“检查码”、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打击涉企造谣传谣等社会关心的内容。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表示,今年上海将重点推动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修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建设优良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保障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公平竞争一直是民营企业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
吴伟介绍,本次《若干举措》的第一方面即关注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问题,并提出4条举措:一是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持续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排查清理;二是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起草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具体政策措施,应当依法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等;三是确保建设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持续推行现场分散评标与远程分散评标,统一建设工程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规范建设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的承发包行为等;四是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提高采购透明度,定期更新入围供应商名单,用好政府采购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政策,强化政府采购诚信履约,发挥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作用。
此外,《若干举措》还关注到了科创资源平等共享的问题。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提出,将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向民营企业开放重点实验室和公共研发平台,推动民营企业平等使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逐步提高企业用户机时,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向各类经营主体开放更多国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等。
助力民企国际化发展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上海企业出海的主力军。关注到这一趋势,此次《若干举措》也将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作为重点方向,不少举措都提到了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出海服务。
例如,集聚各类功能性机构,《若干举措》鼓励民营企业在上海市设立研发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资金结算中心、贸易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在创新产品申报、研发用品出入境、人才落户、跨境资金结算和数据流动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若干举措》提出建设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强对中小企业海外参展参会的组织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开展重点领域境外投资,鼓励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投资等一揽子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
“《若干举措》充分体现上海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需要,结合‘五个中心’建设总体定位,在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开放能级上做好文章。”吴伟表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吴丹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