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这个社会组织,何以撬动更多资源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马作鹏
2025年04月11日15:28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社会组织的建设要注重能力提升,注重影响力的扩大,注重平台能级建设。借助行政资源、拓展社会资源、开发会员资源,通过联合政府服务会员、联合平台服务会员、联合会员服务会员等方式,撬动更多资源,从而提供更多服务。”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孙建平日前在“共话跨界创新开放 展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媒体座谈会上回应媒体提问时如是说。

社会组织没有行政资源,联合会如何撬动更多资源,提供更多服务,更好的融入经济发展大局?

服务大局

随着上海在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上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上海市陆续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创新发展。

在上海,服务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超过70%,作为上海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对推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作用。

3月中旬,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旨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聚焦“稳增长、促就业、扩消费”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领域,培育经济新动能,营造创新发展优质生态。

孙建平介绍,2024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委托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与相关主管部门一道研究和推广夜间经济等服务业新业态,以激励消费促进服务业体质扩容,体现了社会组织注重能力提升,注重影响力的扩大,注重平台能级建设的具体做法。

自2005年12月成立至今,该联合会作为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枢纽型非营利社团组织,已有会员单位已超1650家,其中213家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覆盖了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生产、公共、专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基本囊括上海市服务业的所有行业。

孙建平指出,20年来,上海的服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制度、政策、环境和生态都发生了深远改变。联合会也对自身定位有了清醒的认知,即:

一是不再追求权力的扩张,而要注重能力的提高;

二是不再追求权威的提升,而要注重影响力的扩大;

三是不再追求以我为中心,而要注重以我为平台。

在对自身定位清晰后,联合会以此为基础借助行政资源、拓展社会资源、开发会员资源,通过联合政府服务会员、联合平台服务会员、联合会员服务会员等方式,撬动更多资源,从而为会员提供更多服务。

服务大局,不止于一隅,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

去年11月至12月,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作为新一届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密集走访长三角三省份,分别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开展交流对话,在从业人员素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先进装备配套、新质生产力宽度和广度等方面深度参与服务业提质扩容。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协同发展。

桥梁纽带

立足经济发展大局,社会组织发挥承上启下,链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也愈发重要。

“作为中国在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上海营商环境建设更为重要,联合会将竭尽所能大力支持。”

孙建平举例说道,联合会职能机构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为例,近年在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不断优化提升,创造性提出了多元解纷、调解优先的经贸商事调解方案,并通过与浦发银行等机构全面合作推广,致力降低上海经贸商事纠纷案件量的同时,为上海整体营商环境提升做出自身贡献。

不仅如此,调解中心根据业务需要,专门建立了知识产权、海事海商、房地产、能源及环保、金融、国际贸易六个专业委员会。同时,为配合解决上海自贸区的商事争端,经贸商事调解中心还建立了一个全部由境外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商事联合调解庭,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处理国际商事争议。

2024年末,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还发布了首部综合性商会性质的《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临时仲裁规则》。

根据《关于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和《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推进办法》的相关要求,仲裁规则是创新驱动业务升级发展、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应用的具体实践。

其对临时仲裁全流程作出系统规定,重点突出调解、仲裁、诉讼之间的机制衔接与程序独立,力求以最简洁的程序规定保障临时仲裁顺畅高效进行,进一步推动仲裁制度的国际化、法治化发展,为服务保障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服务社会、服务会员、服务企业。”

20年前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成立之初确立的办会宗旨,在如今国际经济形势下看来更加凸显其“含金量”。

社会组织如何在企业家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政府之间,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平台,汇聚多方资源助推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其实践背后的意义亟待进一步挖掘。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