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 从“上海第一港”到“开放第一门”
今天的上海,作为一个世界级的贸易航运中心,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昔日的青龙镇。
青龙镇始建于唐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距今有近1300年的历史。它的北侧有一条黄金水道吴淞江,通达东海。来自江浙福建甚至更远地区的瓷器、丝绸、茶叶、书籍乃至粮食等等,从这里运往日本、朝鲜和阿拉伯等国家。而从海外运来的货物也在青龙镇中转和集散,商贾云集,舟排栉比,青龙镇控江连海一派生机盎然的图景在南宋文人应熙的《青龙赋》中徐徐展开。
青龙镇遗址位于今天的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虽然当年的繁华已无处可循,但矗立的青龙塔还是在默默见证着这一地的改变。青龙塔,原塔名“隆福寺塔”,俗称“青龙寺塔”,它是上海市稀有的实物古迹,是上海最古老的古塔建筑之一,也是上海古老港口青龙镇遗存的地面建筑物,为研究上海古代史、古建筑史和佛教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可以说,青龙镇的兴起和繁华,奠定了大上海的底色和基因。
绍熙《云间志》(光绪刻本)“隆平寺经藏记”关于青龙镇的记述
青龙塔高耸入云,是海船驶向青龙港的航行标志。当年和它南北遥相呼应的还有一座隆平寺塔,可惜隆平寺塔今已不可见,2015年考古发掘出的塔基遗址,出土了地宫佛塔、舍利等文物,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添加了新的证据,也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航运历史。
2016年,青龙镇隆平寺塔考古挖掘现场
图片摄影 | 王溶江
文献记载,公元1077年,青龙镇一年上缴的商税就达到了1.5万多贯,完全超过了它的华亭县治。青龙镇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贸易发达,在当时的国内也是首屈一指,所以它又有“小杭州”之称。对于半是“风云”、半是“风月”的宋代文人来说,青龙镇既能览大海之胜景,又能观庙宇之壮观,亦有市井长巷烟火人间,商贾云集你来我往,无疑是绝佳的灵感创作源泉。北宋书画家米芾就曾在青龙镇任第一任镇监,写过《隆平寺藏经记》,还画过《沪南峦翠图》。与欧阳修并称“欧梅”的梅尧臣也在青龙镇住过一段时间,写下了“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州空怨泣”的诗篇。苏轼也为青龙镇留下了《思堂记》《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绝》的诗文,不少文人雅士都以到过青龙镇为豪,由此可见它当时的盛况空前。
青龙镇通过港口贸易带动了上海城市的繁荣,是当年商品交易的码头。今天,在青浦,一座四叶草形状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则成为了上海新的“商贸展示交流”之地。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逐步实施,2018年,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青浦,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后,青浦作为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地,不断加大对外贸易招商引资的力度,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会客厅。
位于青浦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是进博会的主会场
图片摄影 | 郑宪章
2024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进博会将在青浦的“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今年进博会的主题是“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上海又将迎来八方宾客,将有152个国家或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和企业展。参展企业再创历史新高,来自129个国家或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共297家,将展示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古有青龙镇,今有“四叶草”,上海也将再次打开充满无限可能的开放之门,与全世界共享美好未来的发展机遇。
(来源:方志上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