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警方提醒:警惕这些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骗局

2024年07月23日16:41 | 来源:上海发布
小字号

原标题:【提示】千万警惕这些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骗局!

上海市公安局介绍,暑假大好时光,孩子们探索世界、享受生活,但千万别让孩子彻底“放飞”。犯罪分子以“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低价出售卡片”、“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以各类话术恐吓操控未成年人配合转账。来看以下案例↓

暑假来临

警惕!

听说过小马宝莉卡吗?免费送卡你想要吗?

玩“蛋仔派对”游戏吗?免费赠送游戏皮肤你心动吗?

你有超fan的本命偶像吗?如果有人泄露了他/她的微信号你会主动添加吗?

接下来

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位同学的经历

来看看这些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骗局吧!

典型案例

案例一

收集小马宝莉卡片的

A

最近,一款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宠”。卡牌不仅设计精美,而且根据稀有度分成了不同等级,越是罕见的卡片越受到玩家的追捧。热衷于购买、收集、交换卡片的圈子称为“马卡圈”,小A便是其中一员。

小A刷到免费赠送“小马宝莉卡片”的视频,遂添加了免费赠卡群,后被以“免费邮寄,需提供身份信息”为由,在群中登记了个人身份信息。

之后便有人添加其QQ号建立群聊,声称“未成年不允许参加此类活动”,小A“违规操作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之后又以“不解除冻结将追究法律责任”为威胁,告知小A如不按照要求做,便告知学校和家长。11岁的小A出于害怕只能乖乖照做,在对方远程操纵下将其父名下的银行卡账号、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提供给对方。其父母发现报案时已累计损失40万元。

1 免费送卡作诱饵

2 诱导获取身份信息

3 谎称违规操作

4 威胁追究法律责任

案例二

热衷蛋仔派对游戏的

B同学

“蛋仔派对”是一款流行于青少年之间的休闲竞技手游,深受学生群体青睐,12岁的小B便是该游戏的一名玩家。

小B通过短视频平台上添加了一名声称可以“赠送蛋仔派对皮肤”的工作人员为好友。对方要求小B提供账号并扫二维码领取,但小B扫码失败。对方称小B操作失误导致账号冻结,需配合解除,否则将被罚款,严重的还要吃官司

小B顿时慌了神,不知怎么办。之后在另一位“客服”的诱导下,小B瞒着妈妈拿了其手机与“客服”视频通话,在对方的诱导下转账6万元。

1 要领皮肤,先加好友

2 领取失败,账号冻结

3 冒充官方,威胁恐吓

4 避开家长,操纵孩子

案例三

喜欢时尚偶像明星的

C同学

11岁的小C是XXX的超级粉丝,常年在各大平台关注自家姐姐的各类信息。

某天,小C刷手机时看到含有XXX私人QQ的截图信息在宣传视频一闪而过,遂添加为好友。后一名自称是该明星律师的人员声称小C的行为“已侵犯明星个人隐私”,并扬言要对其追究法律责任和进行报复。

小C感到害怕,在犯罪分子逼迫下通过视频通话将父亲的银行卡密码、手机号等告知了对方,后向对方提供验证码进行转账、消费等行为,损失3万余元。

套路分析

STEP1 广告引流

犯罪分子从青少年感兴趣的动漫周边、游戏、明星等方面发布引流广告,以“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低价出售卡片”、“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

STEP2 获取信息

交易、邮寄、填写登记资料为由获取真实姓名、年龄、地址等个人信息,以筛选未成年人为作案目标。

STEP3 实施诈骗

冒充工作人员、律师、甚至公检法人员,以“违规操作致账号冻结,需及时解绑”、“需配合警方调查排除犯罪嫌疑,否则会面临刑事处罚”、“侵犯明星个人隐私,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等话术恐吓,利用未成年人畏惧心理,欺骗胁迫未成年人以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方式,远程操控孩子操作家长手机,配合转账、消费。

广告引流

通过网络平台

吸引未成年人添加好友

获取信息

以各种理由

获取未成年人基本信息

实施诈骗

以各类话术恐吓操控

未成年人配合转账

你以为这就完了?

No!No!No!

注意!

犯罪手法双叒 升级了

不要以为不轻信引流信息就没事咯~

犯罪分子可能自己找!上!门!

一些在网络上出售卡片或账号的同学

中 招 了

犯罪分子以账号封控无法收款为由

诱导“刷单”制造交易流水以骗取钱财

更有甚者导未成年人拍摄不雅视频

并以此为要挟再次敲诈 !

警方提示

致家长加强监督预防

关注孩子。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例如躲在房间、角落等处,长时间偷偷操作手机等电子设备。

提前预防。对微信、支付宝、手机网银等软件设置严格的支付安全措施,关闭“免密支付”,非必要勿告知子女支付密码,防止孩子被哄骗、胁迫、利用。

致学生 提高警惕意识

谨慎交友。不添加来历不明的社交账号“好友”,不点来历不明的链接、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提高警惕。倘若需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汇款,一定要事先获得家长同意。

致学校 强化教育防范

加强宣传。加强对防骗知识的教育和灌输,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

内外联动。让学生了解到无论在网络或是生活中,遇到威胁、恐吓时,要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公安机关求助。

结尾叨一叨

免费赠送勿轻信,谨慎扫码莫贪心

游戏交易套路深,防范诈骗护己身

虚假明星社交号,背后往往有圈套

孩子成长需引导,家长监管不可少

警校联合筑防线,共护幼苗向阳高

资料:市公安局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