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崇明“家门口”的产业,走出乡村振兴新道路

2024年02月06日16:37 |
小字号

年前,庙镇保安村村民黄汉生又从“羊村”项目中收获了一笔可观的收入,“2022年的时候村里发了几只母羊,让我们繁殖小羊羔,断奶以后检验合格了就收走。这次收了14只羊羔,大约每只660元钱,总共一万元左右,这是在我家收的第8批了。”黄汉生说,“这个项目真好啊,免费发羊,全程指导,也不用担心销路,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图片

寻找“家门口”产业

黄汉生口中的项目是崇明2022年开始实施的崇明白山羊订单式养殖试点项目,俗称“羊村”项目,通过统一供种、回购和技术服务,鼓励农户饲养能繁母羊,帮助广大村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据了解,近年来,崇明区始终在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方式。2019年至2021年,本区每年遴选24个村作为扶持对象,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如何让试点资金发挥出它最大的效益?“结合崇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经过一番‘问诊把脉’、广泛汇集各方意见后,我们决定以‘崇明白山羊’产业为基础,打造‘羊村’项目。”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

崇明白山羊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在崇明特定水土条件下经过数百年选育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是崇明的传统特产之一,也是上海的代表美食。据有关文献记载,崇明人养殖白山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崇明本地白山羊陆续和外来波尔羊杂交,本地农户更乐意养个头大、产量高的外来羊或者杂交山羊,正宗的崇明本地白山羊越来越少。2009年开始,崇明农业部门采取多种举措对崇明白山羊进行规模化养殖和种源保护方面,崇明白山羊得以传承保护下来。2020年,崇明白山羊迎来了“羊生”的重要一刻,它被列入《上海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那时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一同将被改变的,还有崇明数千户普通村民的生活。

在多方助推下,崇明白山羊的种群越来越庞大,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产业发展蒸蒸日上,那如何以此为契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图片

2022年,崇明白山羊集团应运而生。通过集团化运作,能够更加精细地调节各基地生产品种和数量,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规模和结构,形成以集团带动村经济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共富模式。万禾农业拥有全国唯一的有机崇明白山羊养殖场,也是崇明白山羊集团成员之一,负责人黄震表示:“我们将不断提升崇明白山羊的品质,扩充它的种源数量,让老百姓能够养到更高品质的白山羊。他们养殖出来羊羔之后,我们再通过集团公司,全部以优质优价的价格收回来并统一育肥后卖到消费市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2022年,崇明有关部门牵头实施“羊村”项目——在有条件的乡镇试点建设“羊村”,平均每村遴选20户养殖户,户均投放5头母羊用于繁殖,走出一条“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图片

打造“家门口”产业

庙镇永乐村养羊户茅金华养羊经验丰富,在第一批“羊村”项目中就积极响应。他告诉记者,以前养羊最怕的就是羊生病和卖不出去,参加这个项目以后,羊生病或者有饲养方面的问题,村兽医站都会帮忙解决、治疗、指导。繁殖出合格的断奶羔羊后,崇明白山羊产业龙头企业按市场价回收集中,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原来我是不养羊的,种水稻和橘树为主。”没有养羊经验的绿华镇华星村村民费汉昌也在这个“家门口”的产业中得了实惠,“当时村里书记来宣传政策,我们村一共订了100头羊,比原本种水稻橘子的收入多了10%。”

图片

据了解,为了保证散养在农户家白山羊的品质,试点镇村、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职能科室和部门、白山羊协会和白山羊集团公司等单位组成的“羊村”服务团,建立“羊村”服务“承包到人”工作机制,为白山羊订单式养殖提供全方位指导,为“家门口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村里会专门组织统一免疫、统一指导,甚至还给羊买了保险,完全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项目的配套政策让养羊户们吃下了定心丸。

据相关单位测算,一头母羊从配种开始最高可以达到2年3胎,以每胎平均1.5只断奶合格羔羊计,一户村民领取5只母羊,以80%成功率计,2年最高可以提供18只左右的合格羔羊,这些羔羊将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后续淘汰母羊育肥后也将随行就市托底收购。

图片

图片

不仅如此,农户繁殖的小羊羔被集团收购后会进行统一育肥和品牌化销售,产品附加值也大大提升。在崇明白山羊集团古宗基地里,一只只整羊被切割成羊排、羊腩、羊蝎子等部分,各部分进行独立密封包装后,即可对外销售。“崇明白山羊是高端品牌,在线上和盒马、京东都有长期合作,线下也在很多高端超市进行销售,以品牌化销售的模式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崇明白山羊集团董事长石伟东告诉记者,“像我们古宗的白山羊会进行细分割,经过精细分割以后,一只羊至少可以多卖300元,销量也更高了。”

做大“家门口”产业

截至1月底,通过白山羊订单式养殖方式,已累计发放崇明白山羊母羔羊1760只,惠及农户330户左右,早期投放的母羊所产小羊已回购约663只,通过羊羔销售和政策补贴,“羊村”项目已实现60余万元收入。

图片

“羊村”项目的成功经验让人看到了壮大集体经济的新方式,2023年,崇明区引导各乡镇立足集体经济发展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挖掘打造更多订单式种养模式,新启动32个“家门口产业”试点项目,涉及西红花、水仙花、菌菇等多个特色产业,做大“家门口”的产业。

向化镇阜康村依托合作社种源、技术以及销售体系优势,大力发展西红花产业,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村“两委”班子成员示范引领种植,星火党员、农户参与种植。村集体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项目部。项目部与种植户签订“订单农业”协议,负责技术输出、田间管理、花丝回收等事宜。由合作社引进市区资源,开展文旅、文创、种植认养方面的运营,让农户增加种植收益外的收入。

图片

竖新镇竖河村林地资源丰富,共有林地1800亩。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竖河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让村民就近打工就业。参与种植的村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费,还可以通过打零工取得劳动报酬,加上合作社年终红利分成,初步测算,每户每年可增加数千元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村民增收。

图片

如今在崇明,越来越多“家门口产业”陆续出现,过上“在家门口上班”幸福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富样板”,让崇明乡村因地制宜探索“家门口”的优秀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崇明乡村振兴。

(来源:上海崇明)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