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赞!金山这个镇成功创建→

2023年05月23日17:09 |
小字号

根据《中国曲艺之乡评定命名和管理服务办法》的规定,中国曲协组织专家调研组于2022年11月16日至17日对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评估,中国曲艺家协会决定授予张堰镇“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让我们来看看

张堰在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的路上

都做了些什么

源远流长,曲艺文化有传承

张堰镇曲艺历史悠久,曲种丰富,有弹词、花鼓戏、钹子书、傀儡戏等。根据《张堰镇志》记载,清代就有群众听书的场所,《重辑张堰志》有“岳庙朝朝听说书”句;同时期的弹词名手,张堰人吴毓昌,创作了评弹《三笑姻缘》,人称“独擅江南词场无敌手”;民国期间,艺人王传根常在南河头邑翠茶馆说唱,曲目有《大红袍》《三侠剑》《水浒传》,用金山方言说和唱,深受百姓喜爱;钹子书乡音土语,通俗易懂,吸引众多茶客。如今,写故事、讲故事、表演唱、钹子书等这一系列优秀的民间文化活动在张堰镇普遍开展,有一大批写故事、演绎故事的人员,活跃在群众文化的台前幕后。

保护传统曲艺有传承

近年来,张堰镇党委、政府对曲艺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高度重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让非遗,特别是曲艺,成为“有本之木”。结合张堰曲艺的实际情况,以“建筑可阅读·文化可传承”为理念,以争创“中国曲艺之乡”为抓手,着力打造“古镇文化艺术节”和“中国曲艺之乡”两张名片;挖掘古镇文脉,注重品牌建设,编辑《张堰镇歌谣卷》《张堰民间文学》《蒋顺龙法制农民书作品集》等。成立蒋顺龙农民钹子书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老一辈曲艺工作者积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既增强了张堰曲艺的广泛性和群众性,也提升了曲艺人才的业务技能。

开展品牌活动惠百姓

张堰镇充分调动发挥优秀群文资源、社会优质资源,促进曲艺在张堰生根发芽。2021年9月19日,张堰镇第二届古镇文化艺术节暨“建筑可阅读”主题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张堰各个古建筑内,评弹《我的名字叫解放军》、相声《特殊身份的警官》、独脚戏《上海闲话》吸引了众多来往的游客驻足欣赏,大受好评。目前,张堰镇已形成了多元的曲艺文化传承方式,实现了传统曲艺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了曲艺保护和振兴。让曲艺更好地渗透社会圈、融入生活圈,走进朋友圈,丰富基层文化,营造良好的曲艺氛围,扩大张堰镇曲艺特色品牌的影响力。

曲艺活动联动长三角

张堰·林埭以“文化走亲”促进更高质量交流互动,积极打造两地文化融合品牌,不定期与平湖市林埭镇开展曲艺活动展演、展览等交流活动。2021年4月,金山区邀请已经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的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代表团来金进行交流座谈活动,认真学习成功经验,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内开展了一场曲艺交流盛宴,为张堰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邀请了扬州市和上海市曲艺名家,以曲艺文化导师进校园的形式,在各个校园开展曲艺专场演出,在青年学生中扩大传统曲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着力搭建起优质文教结合平台,做好青少年戏曲曲艺人才储备库。

培养人才,曲艺事业向繁荣

张堰镇在曲艺文化阵地打造、曲艺人才储备、曲艺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不断积累加强,并已在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名家工作室入驻

2022年9月,张堰镇利用大隐书局张堰店现有空间,打造独具张堰特色的“曲艺传承基地”。引进“张志宽、 赵松涛快板书艺术工作室”,计划用三年时间,孵化更多的快板书传承人。同时,打造品牌相声专场《欢声笑语藏书海》、快板书培训、快板书展演等活动内容,努力将大隐书局张堰店打造成“传统性文化体验,多元化学习中心,互动式交流空间”的“曲艺传承基地”。

曲艺人才辈出

金山区近几十年涌现出如钹子书老艺人蒋顺龙、相声演员徐强、刘西阳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曲艺演员和创作人才。蒋顺龙,1964年加入张堰公社文化站,从小爱听故事和评书,靠自己摸索,学会创作台词剧本,亲自登台表演说唱,靠着一根竹筷、一张钹、一张嘴,自编自导自演农民书50多年,创作作品近400篇。他的作品贴近生活,源于生活,成为张堰著名“农民笑星”。徐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先生。擅长各种乐器,将相声与音乐相结合,创作多部极具特色的原创作品。在2021年5月,徐强代表张堰镇和金山区文化馆,赴北京参加“向党报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上海专场的演出,演出作品为相声《时代赞歌》。

曲艺作品获奖

早在1958年,张堰人范雪芝等演出的说唱《国庆看灯》就曾参加上海市群众文艺汇演。1976年,张堰镇文艺小分队创作说唱《商业职工学大寨》在全国养猪会议文艺演出并得奖。80年代说唱《唱唱我们张堰镇》也曾多次获奖。张堰镇曲艺事业在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少佳绩,尤其以故事为代表的曲艺作品多次在区级、市级举办的各类赛事中获奖。2018年,张堰镇留溪艺术团选送快板获得了金山区第二届文艺指导员成果展演三等奖;2021年张堰镇和金山区文化馆选送的快板《巧计劫枪》和故事《上海第一哨》分别摘得“新作奖”。同时,通过公开赛事在青少年中培育曲艺新苗、发现曲艺新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曲艺文化在校园的推广力度,提升青少年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曲艺文化的传承保护。

机制创新,曲艺事业谋发展

张堰镇致力于把繁荣曲艺文化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关键,同时为了推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出了桥梁作用。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文艺繁荣

为激发文艺创作和表演人员的创作热情,张堰镇将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纳入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张堰镇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方案》,同时建立健全文艺创作扶持激励机制,出台《张堰镇文学艺术创作经费实施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全镇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政策激励下,全镇曲艺创作不断繁荣,逐步形成以曲艺小品、金山方言农民钹子书、表演唱作为龙头,其他各艺术门类齐头并进的良好势态。

落实组织保障,完善队伍建设

曲艺传承,从高校开始。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打造校园文化教育特色,通过多种途径进校园开展曲艺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曲艺文化深入师生心中。开展曲艺文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选取优秀曲目汇编成册,成立“中侨曲艺社团”,每周二开展曲艺培训,同时邀请“品欢相声会馆”对学生开展集中培训,结合镇文体中心的资源配送进校园工作,每月开展曲艺进校园配送演出,提升学生曲艺素养。

搭建舞台,夯实曲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蒋顺龙农民钹子书工作室,培育中青年编、导、演骨干和群众团队。每年通过“三下乡”、群众文化团队展评等方式让曲艺作品展示亮相。文体中心结合资源配送工作,通过“点单”方式将曲艺表演送进社区、村(居)委会,让百姓们享受文化盛宴。

邀请名家,传经授道。结合张堰文教魅力小镇特色,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曲艺队伍的基础上,精雕细琢,使传统文化在中侨大学生群体中发扬光大。通过“派出去”“请进来”方式,邀请名家开展讲座,外出学习成功的“中国曲艺之乡”创建经验,更好地推进张堰的“创曲”工作。

出版传统书目,保护非遗文化

为保护和传承张堰地区优秀的曲艺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出版发行《带色彩的脚印》《金山湾的涛声》《金山的传说》等多部故事作品,内容包括金山故事历年来在国家、省、市获奖作品,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名篇名段,另外汇编出版了《金山故事丛书》等多部长篇书目。这些故事素材,丰富了张堰镇的群众文艺团队曲艺作品的内涵。目前,张堰镇共有各类文艺团队76支,其中能用曲艺形式表演的队伍有14支,成为了张堰群众文艺舞台上的骨干力量。

(来源:i金山)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