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三十而立”再出发!华阳路街道奋力谱写“凝聚力工程”新篇章 | 凝聚30年

2023年05月19日11:25 |
小字号

华阳路街道位于长宁、静安、普陀三区接壤处,面积为2.04平方公里,在20世纪90年代,这样一块小小的区域却孕育出了后来影响上海乃至全国的基层党建品牌“凝聚力工程”。今年迎来“凝聚力工程”30周年,30年来,华阳路街道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时进一步深化拓展新时代“凝聚力工程”,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绘就“春满华阳、多元魅力”的美好实景。

起源——“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成工作“法宝”

在安化路500号华阳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里,有一座精心打造的凝聚力工程微展厅,里面通过实物、视频等资料记录了“凝聚力工程”30年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发展提速,华阳路街道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从关心群众生活入手,“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相继建立了大热天大冷天大雪天大雨天入户关怀、干部走访联系困难户等制度,街道党工委以实际行动让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应运而生,并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永保初衷、与时俱进。

邱力(右一)去看望社区里的老人

华一居委会为高龄独居老人过生日

商琳(右二)组织居民一起协商议事

华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鲍莉认为,“串百家门要有广度,然后才能有深度。”从36岁到63岁,陶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商琳说自己脑子里始终有一根线,那就是关心老百姓,始终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首位,这份“真心真情”的付出也得到了辖区居民的认可。在她的带领下,陶家宅居民区旧貌换新颜、群众得到实惠。“85后”邱力是土生土长的华阳人,也是街道最年轻的居委会主任,他说,“‘凝聚力工程’是我们工作的‘法宝’,新时代下,我们年轻一代更要践行好‘凝聚力工程’”。

多年来,华阳人始终以敏锐的目光关注着社会群体,以满腔热情救助困难群体,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不变。

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向“政治凝聚、组织凝聚、服务凝聚、文化凝聚”进一步拓展,华阳路街道奋勇前行,更加笃行致远。

近年来,华阳路街道建成了全市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分中心下设21个居民区文明实践站、30个楼宇园区文明实践站、100余个文明时代示范楼组、1000余个文明示范家庭,拥有18000余名志愿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华阳路街道也时刻牵挂着社区里的老年人和困难群体。街道已经建立起“1+4+X”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可以“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实现家门口养老。2020年12月,华阳路街道承接了长宁区“社区云+精准帮扶”工作模式试点工作,创新建立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综合评估系统,关心关爱困难群众更加精准有效。

过去的30年里,华阳路街道的干部们一棒接着一棒,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问百家需、解百家忧、聚百家力、圆百家梦”的双“四百”精神,街道两次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街道)、全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拓展——“双四百”精神成就一个又一个“华阳样本”

1995年,第一位藏族女大学生永桑走进华阳社区开始,“家在华阳”拉开序幕。近30年来,“家在华阳”与“凝聚力工程”相伴相随,110余场活动、6200余人次参与,形成了“家在华阳”民族工作品牌,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少数民族学生,探索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城区样本。“凝聚力工程”也逐渐在解决民族交流、社区治理、经济发展、文化凝聚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华阳辖区内聚集了外卖骑手、快递小哥500余人,为帮助这些人,街道在辖区内布局“宁聚里·暖新巢”点位,打造可喝水、歇脚、遮风挡雨、热饭热菜的“15分钟服务圈”。今年3月,华阳路街道外卖快递自我管理互助小队在兆丰广场“暖新巢”新就业群体驿站正式成立,旨在邀请更多快递、外卖小哥参与“暖心巢”治理,致力于凝聚更多力量,让“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

街道也逐渐引导居民走出小区,关注街区治理。2020年,街道引导长宁路396弄里3个居委会、7个小区的居民、沿街商户和机构自发成立长宁路396颐养宜居街区路管会,通过民主协商将弄内机动车通行方向由双向调整为单向,交通状况大为改善,这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有机贯通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创新发展实践,把基层民主协商嵌入到城市治理,形成的以党建引领、协商治理为重点的“华阳范式”。

近年来,华阳路街道也在武夷路上持续开展沿街商户联系走访,筹建武夷路商户联盟。通过发放“武夷路问候卡”、组建“武夷路上的朋友们”微信群,与武夷路“当家人”们共同探讨城市更新的未来,增进商户与街区的粘度,通过“凝聚力工程”,华阳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随着党建不断深入,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华阳的梧桐树下已经聚集了众多科技创新企业,2022年,长宁区科委、区科协、区虹桥办与华阳路街道一起,会同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展开研究评估,创建“上海硅巷”,实现城市更新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互相促进。今年,华阳路街道发布了《“上海硅巷”科创街区2023年华阳路街道施工图》,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社区“智”理、智能设备升级、智慧社区服务、科学素养提升、加强党建引领等六大行动、32个具体项目,打造主体多元、生态多层的科创街区,打响“上海硅巷”新名片。

提升——“吾百家园”绘就“春满华阳、多元魅力”美好实景

“一直盼着能坐游船游苏州河,没想到码头修到我们家门口了。”近日,中山公园码头开放,邓阿姨参加了首航仪式,“我们华院小区建成40年了,近几年,小区内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在这里幸福感超强。”

2021年以来,邓阿姨家所在的苏河华政湾喜讯不断:苏河华政步道“一带十景”正式亮相,2022年,中山公园万航渡路围墙打开,中山公园码头启动运营,把最美的百年校园、百年公园、百年苏河、百年建筑、百年古树、百年道路让渡给市民群众,真正走进了群众的“心门”。

与此同时,华阳路街道持续拓展“苏河华政湾”效应向街区和社区延展,结合精品小区建设等民生重点,打造“吾百家园”街区治理体系。“吾”,代表“我、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社会肌体细胞”,都是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邓阿姨退休以后就主动做起了小区里的志愿者,小区改造、苏河华政步道安全巡逻、组织居民活动她都积极参与,小区里像她这样的志愿者有几十位,他们感恩美好生活,也愿意为社区做点事情。

街道也在不断凝聚多元主体、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到“吾百家园”的建设中来。“吾百家园”青年故事队、“吾百家园”摄影队、华阳“小水滴”青年志愿者、民间林长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街道各个居民区里,把居民的意见呼声融入步道的治理建设中,共同协商、凝聚共识。

从中山公园开放并融入苏河沿岸景观,到周边小区的同步改造提升,华阳路街道充分吸纳了来自各方的意见,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把民心凝聚得更加紧密。

万凯小区因紧邻中山公园,此次改造需要将小区的围墙退让近2米,一开始居民有顾虑。街道了解到这一情况,牵头居民区、建设方多次沟通,在公园改造的同时对小区的门头、门卫室、垃圾房和周边环境同步进行了优化提升,最终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实现了公园与居民小区的融合。

20路公交车站其实最初有过迁址的想法,但经与周边居民、华政师生沟通,建设方克服多重困难,将车站保留了下来。

街道召集有关单位、周边居民区、居民代表等召开座谈会,邀请政协委员参与协商,一起商量制定“吾百家园”街区治理公约。街道还推出《梧桐公约》,并牵头组建“苏河华政湾街区治理委员会”作为治理平台,邀请华政、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长宁公园公司、东联环卫、巴士一公司八车队以及华院、华五、苏一、华二等周边居民区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加入,研究推进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为街区共享共治贡献华阳智慧。

近年来,华阳路街道依托市区重大工程,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辖区面貌焕然一新,形成“苏河华政湾、活力中山、智慧定西、静雅武夷、文艺海粟”等五大主题街区,在新时代努力绘就“春满华阳、多元魅力”的美好实景。

30年寒暑更替,30年一路芳华。华阳党员群众几代人胼手胝足、辛勤耕耘、一棒接一棒集体塑造而成的“凝聚力工程”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华阳也将以奋进的姿态、归零的心态、进发的状态,勇毅起航,使“老品牌”焕发“新活力”,铸就“凝聚力工程”新的辉煌。

(来源:上海长宁)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