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三链”赋能促乡村振兴
——记书院镇外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敏
汪敏是一位70后,曾创办过农民示范合作社,并在浦东四个镇做过多年社区社工,熟悉基层情况,了解村民需求,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013年,他回到家乡外灶村,担任书记助理。2015年,当选为外灶村村委会主任,2017年开始书记、主任一肩挑。
近年来,汪敏带领村两委班子励精图治,班子作风和村庄面貌都取得了显著变化。外灶村犹如一匹黑马,一跃成为浦东新区的“明星村”,先后获评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因为工作成绩突出,汪敏先后获评浦东新区好干部、浦东新区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十二次党代表。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过程中,外灶村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几年来的摸索实践,汪敏归纳总结并完善了一套工作方法:以“三链联动”,实现“三大效应”。
一、紧扣人才链,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振效应”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书记、主任一肩挑之后,他感觉到,外灶村基层治理工作的创新意识不强,村两委班子人员平均年龄偏大,活力不够。为改变这种状况,他推出外灶“后浪计划”,大胆起用年轻人,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核心队伍年轻化、活力化。
在2021年的村委会换届工作中,外灶村针对村委委员、村民代表的选举工作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为限、三个结合”原则。最终,新一届村民代表的调整幅度达47%,平均年龄下降5岁,最年轻的为30岁,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17人,其中博士1人,本科3人。自此,一批年富力强者开始进入外灶村的基层治理核心。
同时,汪敏积极推动党建联建工作,努力扩大外灶村的“朋友圈”,与镇集管中心党支部、临港大学城院校等开展人才共育,充分利用“朋友圈”的资源优势,为培育外灶村青年才俊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每年暑假,外灶村都会举办奖学金表彰会,奖学金制度成为外灶村“后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乡村建设离不开人才,想要发展得更好,就必须要重视教育,鼓励学生勤学奋进,将来成才后能够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鉴于此,汪敏提出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励优秀学子的同时,在全村上下营造尊重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的支持,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外灶村“村级奖学金”项目落地,被写入村民自治章程。之后,该奖学金制度经多次细化升级,8年来,该项目共表彰了全村研究生8人,本科生151人。
二、优化治理链,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治效应”
汪敏充分利用党建联建“朋友圈”,构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产生党建引领外灶村发展升级的“蝴蝶效应”。其中,引入临港集团承租并改造村集体老旧厂房,高效盘活了一批宝贵的土地资源;中国航海博物馆给了外灶村一批老党员和村民喜看临港新变化的机会;上海电机学院党支部帮助外灶村打造了区精神文明实事项目的“外灶记忆馆”,传承乡村红色文化。
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通过“四德三讲一讨论”,打造了外灶村的开放议事平台和自治机制。村民从原来“站在旁边看”变为“跟着一起干”,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
为了让更多村民跟上节奏,汪敏积极探索开展村民组长和党小组长的“双组长合一”,减少内耗、及时传导,让村内大小事务村民都能及时知晓,信息沟通通畅了,村内重点难点工作就能得以顺利推进,使基层治理由村委会的“独脚戏”走向党组织引领村民共治共享“唱大戏”的新格局。
三、做强产业链,扩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富效应”
2015年当选外灶村主任时,汪敏心中就有了大力改变外灶村面貌的设想,2017年开始书记、主任一肩挑时,这个设想就清晰起来,他提出外灶村要创建“两个示范村”。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主动全身心投入示范村创建中,拓宽村道,拆除违建,规范土地流转,创特色型美丽庭院。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兴旺,他以极大的担当和勇气主导推动拆除了陈旧的村集贸市场,新增了宝贵的用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新建了3500平米的书院工坊商业体,为村集体拓展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创新村企合作,引进临港集团打造科创田园,年税收近亿元。在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建成了投资6000多万的高标准花卉基地。并回购改造增值集体房产。这些项目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超400万元的收益。外灶村先后成功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区相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书院镇建立“汪敏名师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将他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向基层干部推广相授,让基层干部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事业的伟大,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在带教过程中,汪敏不断将授课理念和交流内容渗透在示范村建设中,实现了“教学相长”。汪敏表示,他将扎根乡村,带领外灶村,持续写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
(来源:书院镇、浦东新区地区工作党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