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专题>>聚焦2023上海两会

政协委员呼吁改革考核机制支持长周期研究项目

2023年01月11日16:01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政协委员呼吁改革考核机制支持长周期研究项目,让科研工作者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

能从“0”看到“10”,才有动力持久坚持

■本报记者 王闲乐 顾杰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1000次失败可能才能换来1次成功。作为全过程创新的第一环,如何让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在频繁失败后,仍有动力、有能力继续进行研究?

“全过程创新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市场竞争等几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高校应该在基础研究上担当重要角色。”市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安琦说,在创新过程中,科研人员确实会面对一些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学术研究本身的基本属性。任何一种科学探索都存在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整个社会要有科学的理解和宽容的意识。

安琦指出,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充足的耐心。“有些科研项目看似难度很大、实现较为困难,但是这样的项目一旦成功,往往就可以产生颠覆性的成果。比如量子通信技术,曾经不少人认为过于抽象,但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使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安琦说,我们的科研人员应该要有这个眼光和能力,能从“0”看到“10”,这样自身才有动力坚持下去。

有代表委员指出,目前,高校的大部分教师是很愿意积极投入科研工作的,因为高校都有一套激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机制,但考核的压力也确实存在,科研和职称晋升紧密相关,也会和收入及年底评优等密切相关。因此,有些科研人员虽然有意愿选择一些高风险、转化慢的课题进行研究,但有时碍于考核指标压力,不得不放弃,转而选择一些容易发论文、出成果的科研项目,有些人甚至热衷于在那些能发高影响因子文章的领域进行研究,以出文章作为主要的科研目标,实际应用的科研项目反而做的人较少。

对此,代表委员建议,可以在考核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比如,延长考核周期,对于一些通过专家研讨,认为确实属于带有一定风险的探索方向,可以实行更加宽松的考核模式,甚至取消考核,从而让科研人员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艰苦的研究工作中。

“面对这种高风险的研究项目,一方面,科研人员自己要有‘甘坐冷板凳’的觉悟,另一方面,上海也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多鼓励开展这类研究,消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支持他们‘敢坐冷板凳’。”安琦建议,政府在对高校研究项目进行支持时,可以划定一个高风险项目比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科研人员进行一些成果转化周期比较长的研究项目。当然,在论证项目可行性时还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他同时指出,如何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也是影响高校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的重要一环。“目前,高校里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争取存在不均现象,有些人争取科研经费的能力强一些,就会有很多的项目和经费,忙不过来,还有很多科研人员科研项目争取困难,应该想办法考虑让科研项目申请过程面向更多的科研人员,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