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加强患者分类识别、掌握规范治疗方案、做好重症患者临床救治提高救治率

16个专家小组分区巡诊提升基层救治能力

重症救治“全市大会诊”按需随时启动,还建立市、区双向对口转诊制度

2023年01月07日08:12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本报记者 黄杨子 侍佳妮 顾泳

做好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努力提高救治率,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自12月中旬起,市卫健委已成立市级重症专家组,通过市级专家巡查会诊、落实双向转诊、定点下沉指导、远程会诊等方式,统筹安排重症救治专家力量,加强重症患者的预防与救治。

据悉,这支市级专家团队抽调来自28家医疗机构共132人组成市级专家团队,其中急诊与重症医学科82人。132名专家根据16个行政区分成16个专家小组,与辖区内区卫健委组建的专家团队形成联动。截至发稿前,市级专家组132名成员已进行专题培训43次,巡诊216次,会诊333次,提请全市大会诊126次。

建议社卫中心也能配备CT

昨天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来到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市级专家组成员,近日,他与浦东新区内其余50位来自重症、急诊、呼吸、小儿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对区内基层医院进行指导。

截至目前,皋源已前往4家分管医院巡诊、参与会诊40余例、紧急会诊2例。“现阶段除强调重症救治之外,预防性的识别、预警,尽早将药物分配到患者手中,并做好及时转诊是社区下一步的重点任务,我们希望能尽最大能力提供帮助。”

皋源举例,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2名医、护、技人员承担了周边20万人的医疗服务任务,工作非常辛苦,但交流的结果可以用“惊喜”来形容,“他们在患者的分类和识别、药品使用宣教、血氧饱和度跟踪等方面做得很完善”。

“今天的交流中我们进一步达成共识,下一阶段社区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皋源说,“建议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尽快配齐CT等设备,目前不少患者在三级医院拍CT需要排队三五个小时,如果需求可以下沉,也能继续有效缓解急诊就诊秩序,尽早筛查出有肺部感染的患者。”

现场指导俯卧位治疗护理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颖川是一名重症医学科专家,此次对接普陀区,定点下沉到普陀区中心医院、普陀区人民医院、长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次参加专题培训、巡诊和会诊。

市级专家定点下沉,为区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了切实的帮助。“通过前段时间的专题培训,现在区级和社区医生基本上都熟悉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也掌握了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李颖川说。他强调,对于具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还是要加强规范的俯卧位治疗。

然而,俯卧位治疗对护理要求较高,尤其一些老人需要帮助翻身和密切观察,部分一、二级医院人手不足,俯卧位治疗仍不够到位。李颖川定点下沉时注意到这个问题,建议提高俯卧位治疗比例,并提醒医护注意风险,如病人眼睛、鼻子不能受压,对咳痰能力差的老年人要做好吸痰等工作。“他们能认识到俯卧位治疗的重要性,但是还需要有人去现场指导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

”“日调度会”保障高效救治

昨天15时30分,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刚结束一场线上危重病例讨论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教授,为患者进行现场诊疗,“这位患者热度不高,血氧饱和度也正常,那就不急着给他输液,抗凝药物要跟上。”

作为上海市级重症专家组成员之一,王瑞兰定期通过线上或现场日常巡查、会诊等方式,对曲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指导、培训,以此提升基层救治重症的能力。

记者获悉,目前上海市级专家团队与区级、院级专家成立“日调度会”制度,严格落实“日督导、日通报、日调度”机制,同步建立1个市级专家组、16个区专管员和对口各区危重症转会诊的17家市级医院联络员,重症救治每日调度例会制度,保持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市级重症专家团队同步定点下沉、定期线上或现场日常巡查,每日定时定点开展“新冠重症患者全市大会诊”机制,安排3位市级专家24小时轮班,按需可随时启动重症患者全市大会诊。全市还建立市、区重症患者双向对口转诊制度。原则上重症患者就地接受治疗,会诊专家以线上、现场或驻点指导等多种方式参与救治,以此提升重症患者救治率。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