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文化| 体育

上海滨水空间驿站:小天地带给你“诗和远方”

2022年12月20日11:01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一江一河”两岸已陆续建成70余处各具特色的驿站,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

滨水空间驿站:小天地带给你“诗和远方”

夜色中的望江驿。资料图片

■本报见习记者 沈思怡

冬日的夜晚,行走在黄浦江东岸滨江步道上,寒意阵阵。夜色中,幽幽的光亮在不远处闪烁,一间小木屋静立于树林间,暖黄色的灯光经四周的落地玻璃倾泻而出。推开门,敞亮温暖的小屋内桌椅齐备,水壶中热水翻涌不断,驿站管理者吴秀芝从氤氲水汽中抬起头,“外面起风了,喝杯热水再走吧。”

宛如童话中的林间小屋,这样的驿站在上海的东岸滨江有22个,沿蜿蜒的滨江公共绿道每隔1公里设置1个,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

近年来,随着“一江一河”岸线贯通工程推进,两岸滨水空间陆续建成“望江驿”“杨树浦”“苏河驿”等一系列70余处各具特色的驿站。这些驿站集合了图书馆、公共厕所、公共休息室、自动售卖机、雨伞架、医疗急救服务点等便民设施。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背后,是“还江于民”的进一步优化,方寸之间彰显“人民城市”理念。

近日,记者走访了散落在“一江一河”沿岸的多个市民驿站,感受镶嵌在城市各处的方寸小天地如何盘活上海的公共空间,又以何种姿态融入市民生活、与之产生互动,并思考未来驿站如何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岸线镶嵌一颗颗“珍珠”

相邻驿站具有一定的间距,而不同点位的选择令望江驿巧妙地融合在滨江蜿蜒岸线中,如同一颗颗珍珠

经常在东岸滨江骑行的市民,很难不去注意到每隔1公里就会出现的木屋——望江驿。22座驿站的建筑结构基本一致,像是出檐深远、屋顶微微起翘的大凉亭。因通体采用柔和的木材,镶嵌在周边坚硬冷峻的玻璃、钢筋、混凝土立面的建筑物与桥梁之间的小驿站显得温暖亲切。

望江驿大多由两部分构成:一侧是相对封闭的公共卫生间,另一侧是三面通透的公共休息室,室内布置阅读书架、桌椅等服务设施。一条居中的东西向通廊将两侧分开,朝西引向江景,朝东通向绿荫树丛,不到两米宽的通廊中还添置了自动贩卖机、饮水机及租赁充电宝等功能设施。驿站整个沿江一侧及休息室的侧面都是檐下平台空间,靠墙设有板凳供市民小坐,深广的屋檐保证了遮阳避雨的舒适度。

虽然相邻驿站有一定的间距,但外形上的整体性让其形成了一种新的形态,不同点位的选择令其巧妙地融合在滨江蜿蜒岸线中,如同一颗颗珍珠。

30岁的徐渭最钟爱14号望江驿,它坐落于东岸滨江后滩公园段,三面通透的公共休息间被四周的竹树环合,巨大的落地玻璃正对着一排挺立的水杉,在夕阳下层林尽染,徐渭每日都会来此办公。“通透性很强,就像被大自然包裹了起来,这种感觉在市区很难找到。15号望江驿也不错,落地窗正对着江面,傍晚可以欣赏江边日落的全过程。”

相比东岸滨江公共空间的宽广,“九曲十八弯”的苏州河贯通段稍显复杂。在苏河沿岸高度密集的城区里见缝插针地修建驿站,须盘活城市现有空间资源,倒颇有点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城市里玩俄罗斯方块的意味了。苏河驿(武宁路桥下北岸驿站)就是一次灵活的尝试。

顺着光复西路上的苏河绿道漫步,沿途会经过好几个桥洞,与寻常灰暗的空间不同,武宁路桥下别有洞天。在两侧两三米深、二三十米长的局促桥洞内,两间木质的驿站填补了原先逼仄阴暗的空间。除了公共卫生间、自动贩卖机等“标配”之外,该驿站还引入了“城市看台”与“迷你展厅”,分别嵌在桥洞两侧。展厅的外界面可开可合,既能在合上时提供休憩者与来往车辆隔离的隐蔽空间,又能在打开时与马路对面阶梯式的看台一起成为桥下剧场,实现有趣互动。值得一提的是,驿站“城市看台”的两端还留有两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目前已被打造成为一家咖啡馆,商业的介入也为驿站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苏河驿(顺义路驿站)则把重心放在屋顶上。坐落在顺义路末端与苏州河边的狭长空间段内,顺义路驿站呈线性排布,将两侧的城市道路与沿河公共空间相串联,加深了空间的纵深感。顺着阶梯拾级而上,在驿站的屋顶上能够俯瞰U形的河湾,对岸华东政法大学的美好风光也能尽收眼底。

杨浦滨江的驿站更注重与滨江原本的风貌融为一体。从秦皇岛码头出发,每隔700米,便会邂逅一个杨树浦驿站。其中,“人人屋驿站”呈现“人”字外形的木搭结构,向原先建在此处的祥泰木行致敬;“雨水花园驿站”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成了融钢结构廊桥、景观栈桥为一体的微缩公共空间,深褐色的外墙面工业风十足,与滨江沿岸的工业遗迹呼应成趣。

看书发呆融入市民生活

有人在驿站处理工作,有人喜欢独处,有人看书、复习功课,驿站为市民提供了“停留”的机会

提及滨江,最先会想到的是规整通畅的漫步道、骑行道。诚然,线性贯通的滨江慢行系统给东岸滨江提供了“运动”的空间,点状分布的驿站则为其补充了“停留”的机会。两类基础设施的互补,让发生在滨江公共空间内的互动趋于平衡。

在不久前的秋末冬初时节,记者记录下了滨水驿站的一个个片段:

10时,51岁的陈林结束了前10公里的晨跑,满头大汗拐进6号望江驿,在公共厕所洗了把脸,拿出杯子接了水,整顿完毕后,沿着跑道向下一个10公里前进。“我在滨江跑了5年了,这里驿站的密集度很高,上洗手间、喝水、换衣服都很方便。”

12时,30岁的陆家嘴白领Teresa提着便当坐到8号望江驿檐廊下的长凳上,对着波光粼粼的江面独自享用起来。“公司食堂人太多,江边更适合‘社畜’午休时独处。没人会在你面前走来走去,休息时不会被打扰。”

14时,67岁的吴桂芳拿着体检报告推开了11号望江驿的门,她知道,每到周三,就会有浦东公立医院的医生来11号驿站坐诊,正巧今天来的是骨科医生,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体检报告显示我膝盖有积液,先来驿站问问医生病情是否严重。”

15时,29岁的Ellie背着包走进2号望江驿的公共休息间,取出书籍资料摊开在临江的吧台上,插上耳机开始学习,她正在为年底的研究生考试做最后冲刺。“驿站很安静,学累了还可以在沙发上躺一会。驿站离滨江跑道也很近,一般复习到傍晚5时后,我会沿着滨江跑几公里,释放一下压力。”

17时,30岁的徐渭正在14号望江驿中处理工作。“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居家办公,但我更喜欢走出家门,找一个环境好的地方办公。特别喜欢望江驿这样景致好,又非常清静的空间。”

19时,51岁的孙莉君,从家散步至1号望江驿,在书架上挑本合眼缘的书看了起来。据了解,1号望江驿由五峰书院托管,驿站内藏书近百本,为保持书籍流动,每隔几月就会换一批。“我很爱看书,只要不下雨,我基本上每天都来,在驿站里面陆续看完好几本书了。”

22时,25岁的江泽浩将随身携带的包枕在身下,裹好身上的大衣,躺在苏河驿(武宁路桥下驿站)里准备睡觉。“刚从老家来上海,前段时间在找工作,睡这里也是想尽可能省点钱。这个地方不错,睡着很有安全感。”江泽浩告诉记者,好在他已经找到了包食宿的工作,这是最后一次在此过夜。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