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文化| 体育

90多岁中国大戏院,保留原汁原味,汇聚名剧名家

2022年12月01日11:16 | 来源:上海发布
小字号

原标题:【记忆】建筑可阅读:90多岁的中国大戏院,保留原汁原味,汇聚名剧名家

城市的发展与文化息息相关,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建筑,都渐渐成为了城市文化的缩影,位于黄浦区牛庄路的中国大戏院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座“国字头”的老剧场之一,这里曾有众多京剧名家登台,穿越近百年岁月,如今的中国大戏院,历久弥新↓

建筑本身:立面简单、朴素

中国大戏院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牛庄路704号,于1929年兴建,1931年1月30日开业。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5层,局部舞台下设有一层地下室,平面形状为近似梯形,建筑高度为23.2米,面积为5180.2平方米。中国大戏院立面简单、朴素,无多余建筑构造和处理。

原中国大戏院

在建成后,建筑初名三星舞台,1934年易名更新舞台,1944年定名中国大戏院,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知名的剧场,为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后逐步衰落。

梅兰芳和马连良演出剧照

1934年正式易名更新舞台。当时专演京剧,四十年代中期许多京剧名家常在此登台献艺,有梅兰芳、程砚秋。50年代后,除京剧外,淮剧、绍剧、扬剧等少数剧种也在这里演出过。

建筑修缮:历时两年多,如今焕然一新

中国大戏院,这栋有着9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于2018年完成一次整体修缮,历时两年多,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修缮前的外立面

在修缮改造之前,大戏院的一层已经被租借,成为五金商店;二层以上也变为了电影放映厅。

修缮保留建筑物外墙体及嵌墙柱,保存一层门厅原始结构,建筑内部其他非原始结构(柱、梁、板)拆除,新做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同时为了满足现有舞台的功能需求、设备间及舞台乐池升降的空间需要,将原有地下室加大、加深。

降低地下室改造对北外墙的影响

锚杆静压桩加固

横向及斜向的支撑

此次修缮对20多米高的北外墙采用了锚杆静压桩进行加固,对新地下室基坑北侧设置了永久性的围护结构,对暂时无法拆除的台口结构采用扛抬架空的办法,对呈片状的北墙增设了横向及斜向的支撑,确保了地下室拆除和新建过程中北外墙的稳定和安全。

解决新老结构拆建的安全矛盾

原有水平钢桁架

格构式钢柱位移替换

施工中,借用了剧院原三层、四层加建时的水平钢桁架作为剧院外墙的临时水平支撑,在新老柱子重合处对老柱子采用格构式钢柱进行移位替换以让位给新柱子施工,并对基坑内的老柱采用基础托换的方式进行加固。一直到新结构封顶后才将老结构全部拆除,确保了结构替换施工的安全。

2018年5月,中国大戏院改造项目完美落幕,改造后的中国大戏院已经恢复剧院功能,设置坐席1080个,成为了集音乐剧、歌舞剧和其他各类舞台剧演出功能的综合剧院。

周边建筑

沙美大楼

沙美大楼于1921年建成,地上5层、局部6层。大楼沿北京东路南立面居中为主入口,南立面主入口上方的纵向楼梯间以及转角顶部的塔楼穹顶处理,在规律中增加了变化,使立面变得更为生动活跃。顶部卷涡形的断檐山墙、弓形断檐山墙以及底层入口的卷涡形山墙都是上海近代建筑中巴洛克建筑装饰的精品。

地址:北京东路190号

中一信托大楼

中一大楼初建于1924年,原为地上5层,局部有地下室,1991年大楼上部经扩建为7层建筑。大楼南立面分为三跨,中心对称,大气简约,是一幢局部有简洁几何图案装饰的古典风格大楼。建筑一层大厅空间高敞、装饰精美,由两排爱奥尼式巨柱承托着的双层采光玻璃天窗,工艺精湛,造型精美。

地址:北京东路270号

黄浦剧场

黄浦剧场原名金城大戏院,始建于1933年,1934年2月1日开幕,是个历史悠久的老剧场。这里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首次播放处。1949年后,建筑改名为黄浦剧场。

地址:北京东路780号

建筑路线推荐

益丰大楼→沙美大楼→中一信托大楼→盐业大楼→黄浦剧场→中国大戏院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