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文化| 体育

“云游”巴金故居,打卡读者心目中的文学胜地

2022年11月25日18:35 | 来源:上海发布
小字号

原标题:【记忆】建筑可阅读:“云游”巴金故居,打卡万千读者心目中的文学胜地

走在永不拓宽的武康路上,来往行人步履休闲,时间似乎也在梧桐树荫下放慢了脚步。这条小马路上有一座老建筑,是巴金先生在上海久居的地方——武康路113号,他在这里校对完成了小说《团圆》,还写下了《随想录》以及大量散文随笔↓

陪伴文学巨匠后半生的小院

武康路113号建于1923年,住宅由一栋主楼和两栋辅楼及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1955年9月,巴金全家从淮海坊迁入此地。

建筑主楼为假三层(两层带阁楼式)花园院落,双坡屋面平缓,细卵石墙面,深绿色木窗,建筑整体简洁素雅。

建筑南立面底层原为敞廊,上为跌檐式山墙;北立面入口设有白色拱形门。

北辅楼原为车库和锅炉房。车库曾以藏书为主,放满了书架和书,现车库被改建为多媒体视听室。

南辅楼一楼原为储藏室,现作为游客服务中心使用。二楼为1982年故居修缮时加盖。

1999年9月23日,巴金故居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4日,巴金故居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谈笑有鸿儒,往来皆大师

在这个家里,巴金创作了《团圆》等抗美援朝题材的小说及多本散文集,创办文学月刊《收获》,出版《往事与随想》等译作。

二楼过厅

故居二楼的过厅,左侧书柜里存放的主要是外文书和工具书,包括农学、医学、植物学和专业的测绘词典等类别。巴金精通英语、俄语,并能通过日文、德文、朝鲜文、西班牙文、法文等文字进行阅读。

巴金作为新中国文学史上的标杆人物,他在武康路上的这处居所,曾出入过众多中外作家及各界名人,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不同时期的记忆”。

1978年,巴金与朋友们谈笑风生

当年,巴金一家刚搬到这处新居,就接待了首批访客:法国作家萨特和波伏娃。老舍、曹禺、沈从文都在此留下过足迹,同住在徐汇区的柯灵、张乐平等更是这里的常客。

1982年11月,巴金一家在主楼南面底层的敞廊处装上了门窗。因阳光充足,巴金和家人就把这里叫做“太阳间”。

后来,太阳间逐渐成为巴金晚年写作、会客、休息的主要场所。在脚踏式翻板缝纫机上铺了一块台布,把它当作书桌用,巴金就在这张“桌子”上写完了《随想录》的后半部分。

建筑亮点

壁炉

巴金故居主楼内客厅、书房、卧室等房间内,都设有无取暖作用仅作为装饰的壁炉。

钢琴

故居主楼门厅右手边的一个小房间,是巴金家的饭厅,这里放置着一架钢琴。

巴金与夫人萧珊热情好客,常留到访的客人在家中用餐,女儿常会使用这架钢琴为来访客人演奏。

书架(柜)

书籍是巴金的最爱,就算手头不宽裕,他拿到稿费还是会先去买书。现在故居内存放的图书仅为巴金藏书的一小部分。故居内原有书架、书柜近八十个,目前留存的书架(柜)仍有三十七个。

巴金先生手模

巴金先生手模被放置于南辅楼前,就是这只手,写出了上千万字的佳作,影响了几亿读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瑰宝。这个手模模型还被用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门上。

花园

故居花园曾是巴金一家其乐融融欢聚的地方,储存了许多美好回忆。巴金曾在《〈真话集〉后记》中提及:“我家里有一块草地,上面常有落叶,有时刮起大风,广玉兰的大片落叶仿佛要‘飞满天’。”

主楼通向花园的步道旁,种有鸡爪槭、绣球花、垂丝海棠、牡丹、山茶等多种植物,巴金经常在这里散步。花园中玉兰、樱花等花木多为巴金亲自栽种。

周边建筑

黄兴故居

武康路393号是一幢西式乡村式花园别墅,米黄色外墙,立面以深褐色面砖衬托出浅色的横竖条,斑驳的墙面透露出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地址:武康路393号甲

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建于1924年,是上海最早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武康大楼因其独特的外观被人们所熟知,现已成为中外游客来上海游玩打卡的地标之一。

地址:淮海中路1850号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上海宋庆龄故居整个院落建于1920年。在故居一旁的纪念馆(1981年10月揭牌建馆),游客可以通过馆藏的万余件珍贵文物,了解宋庆龄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一生和她勇敢无畏、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地址:淮海中路1843号

旅游线路推荐

巴金故居→黄兴故居→武康大楼→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