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会“笑”的朋友和“蹭船”的宝宝来做客,上海“在册”野鸟增至518种

2022年10月31日09:19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10月29日,以“融入城市自然生态,科学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2022年上海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拉开帷幕。

记者从上海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获悉,本世纪以来,光顾、青睐上海的鸟类越来越多,实现了鸟类新记录的丰收。

随着新的观察记录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上海记录“在册”的野鸟种类达到518种,占全国鸟类种类数的比例超过35%。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2种;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6种,濒危物种8种,易危物种25种。

“中转站”生态环境受青睐

鸟儿对上海青睐有加,一部分主要原因在于上海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沿海的滩涂湿地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场所和停歇地。

崇明东滩保护区位于黄海生态区南缘,正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中间节点。

目前,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正式成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申报自然遗产的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极有可能成为上海首个世界遗产。

将视线从长江口转移到全市。近10年,上海新造林约3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底的12.58%增至2021年底的19.42%。

同时,上海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截至2021年底,公园达532座,数量是2011年时的3.5倍。

上海还全力保护修复重要湿地,将13块共计121309.6公顷的湿地纳入《上海市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

通过整合优化,上海初步形成由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积达114805.79公顷。

高质量的生态空间吸引了大批“精灵”定居,目前,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滨江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世纪公园等大型公园已成为多种鸟类的家园,并多次发现罕见鸟类。

今年9月15日早晨,有爱鸟人士在世纪公园镜天湖记录到一只罕见的中华凤头燕鸥。

进入上世纪30年代,中华凤头燕鸥一度被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消失了,仅有一些未被证实的观察记录,逐渐有了“神话之鸟”的称号。

直到2000年,有摄影家在福建马祖列岛拍摄纪录片时,才偶然发现了4对中华凤头燕鸥成鸟和4只刚孵化的雏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盟将中华凤头燕鸥列为最高保护等级——极度濒危,高于大熊猫两级。

据估测,在2013年之前,全球中华凤头燕鸥个体总数少于50只。

在国际各界人士的援助与保护下,今年6月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浙江韭山列岛、五峙山列岛两地的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超过了150只。

更多发现有人为和偶然因素

更多鸟类在上海被观察记录到,除了上海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以外,还得益于近百年来几代鸟类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观鸟爱好者的人数大量增加,以及设备技术的提升,让以前从未被记录的鸟类更容易被观察记录到。

上海野鸟会负责人姚力表示,观鸟这一起源于欧美的户外活动20多年前传播到上海,目前上海已形成一支数百人组成的稳定观鸟团队,定期自发组织或参加观鸟活动,还有一批喜欢拍鸟的摄影爱好者,大约有上千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上海观鸟圈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高手”。

29日举行的第17届市民观鸟大赛上,汪天恩、黎文彦、王清扬三位小朋友组成的“鹤鸣雪飞队”只花了两个半小时,就在共青森林公园发现37种鸟,蝉联冠军。他们每个人都有观察记录到四五百种鸟的丰富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鸟类在上海被观察记录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大,是因为偶然因素:一些“迷路”或“避难”的鸟儿在“懵圈”的状态下来到了上海。

今年7月12日,有科研人员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一只笑鸥,这是中国大陆首次记录到该物种,此前我国仅在台湾地区有过零星记录。

笑鸥是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一种中型海鸥,秋季,北方种群开始向南迁徙到温暖的地区过冬,而美国佛罗里达州以南的笑鸥通常不迁徙。出现在上海,可能是迷路了。

今年10月9日,一艘海事船在九段沙一带航行时,甲板上有一只未成年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脚鲣鸟降落,后被杨浦区绿化部门送至上海动物园隔离观察、照料。

红脚鲣鸟是一种典型的海洋鸟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及澳大利亚等温带及热带地区附近的海岛上。

在中国,红脚鲣鸟繁殖于西沙群岛,于附近海域常见,冬季偶尔飘荡至我国东南地区的沿海区域,浙江镇海、福建晋江等地均有过救助记录。

上海此前从未有过红脚鲣鸟的记录,这只红脚鲣鸟为何出现在离繁殖地如此遥远的北方,还是个找不到父母的“宝宝”,其身世仍是个谜。

有专家猜测,它可能先后追随多艘船舶觅食,断断续续,一路向北“流浪”到了九段沙。前几年的黑白扇尾鹟和白眉黄臀鹎,就是跟着船来到了上海。

躲避台风而迫降,也是不少鸟类新记录诞生的原因。

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地区新记录的70多种野生鸟类中,有9种远洋海鸟和台风有关:白顶玄燕鸥、乌燕鸥、褐翅燕鸥、白腰燕鸥、中贼鸥、白额圆尾鹱、楔尾鹱、灰鹱和大军舰鸟。

它们几乎都是在台风天气下被大风“逼”进内陆地区,选择江河或海湾作为其飞回海洋的地标,从而被观察到并创造了当地的新记录。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