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非机动车安全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入室充电、电动车改装隐患仍多

2022年10月29日09:36 | 来源:东方网
小字号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10月28日报道: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四十五次会议今天听取审议了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情况的报告。

今年6月至 9月,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消防安全、停放安 全等领域,开展了执法检查。检查报告表明,《条例》贯彻执行总体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条例》实施一年多来,非机动车驾乘人员的尊法守法意识显著增强,涉及非机动车的亡人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明显减少。问卷显示,市民对该条例的知晓度达95.5%,对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满意度达85.9%。

执法检查组也在报告中指出了上海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的问题困难。一方面,上海的非机动车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实际使用需求适配还不够。《条例》明确规定了加强慢行交通及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加强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以及社区充电设施的建设。而检查组发现,非机动车“瓶颈路”“断头路”较多,禁行道路过多。

另一方面,监管执法措施和快递、外卖等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仍需规范和压实。报告显示,入室充电和“飞线充电”行为仍未杜绝。《条例》对“飞线充电”、楼内充电等行为规定了禁止条款。去年全市因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故障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中,98.2%是由于蓄电池在室内充电导致。调查问卷显示,有67.9%的市民认为飞线充电、入室充电行为较普遍,是影响社区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但对于此类行为整治,少数基层执法部门有畏难情绪,存在疏于管理问题。

企业方面,目前上海主要电商平台85%的骑手都为“众包”,属于灵活用工模式,平台较少提供消防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去年10月和今年2月,普陀区先后发生2起居民房屋火灾,都是由快递外卖骑手使用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所导致。

非机动车充换电及配套设施覆盖面需要扩大。报告显示,上海已建有充电桩、充电柜的1.17万个小区中,部分小区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公共换电柜尽管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快递、外卖骑手群体需求,但多为非民用电性质,收费价格较高,且设置的数量和密度不够,尚未形成规模性应用。

市面上流行的电动车拼改装也存在不小安全隐患。上海目前没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但检查组多次明查暗访了解到,外地生产厂商在车辆出厂时为后期拼加改“预留空间”现象较为普遍,而绝大部分“拼加改”行为发生在销售完毕登记上牌之后,较为隐蔽,造成监管部门在销售、使用环节执法打击取证难、定性追责难。调查问卷显示,32.6%的市民不太了解这方面的条例规定内容,29.2%的市民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非机动车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在报告中提出建议在下一步实施《条例》过程中,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要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照法律条款、落实法律责任、贯彻法律要求,持续推进本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工作,筑牢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依法管理能力建设,提升非机动车安全治理水平。二要进一步推进非机动车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有序、宜居的城市环境。三是要进一步深化非机动车安全治理模式创新,织牢多方协同参与治理的安全防护网。四是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实现对非机动车全生命周期监管。

(责编:龚莎、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