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教育| 科技

【探索】天凉了,哪一种“花”做成的“小棉被”才保暖?

2022年10月10日11:42 | 来源:上海发布
小字号

原标题:【探索】天凉了,哪一种“花”做成的“小棉被”才保暖?

气温骤降,许多小伙伴都翻出了心爱的“小棉被”,然而,你所知道的“棉花”却不一定是你认识的棉花。你能区分木棉科植物木棉和锦葵科植物草棉吗?市绿化市容局带来了有关绵属植物的科普↓

真正的棉花出自一年生锦葵科绵属植物,是绵属植物种子表皮细胞延伸成的棉纤维。

传统分类学上的锦葵科有75个属1000-1500种植物,包括了一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园艺植物,如:蜀葵、木槿;一些重要的食用植物,如可可和秋葵;一些纤维作物,如:棉(花)和黄麻。基于最新的DNA研究结果,人们又将原锦葵目下的椴树科、梧桐科和木棉科并入了锦葵科。

棉属植物在温带、亚热带多为一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热带绵属植物则多为多年生灌木,叶掌状分裂。副萼3或5,萼杯状。蒴果3-5瓣,室背开裂。种子倒卵形或有棱角,种子表皮细胞延伸成棉纤维。这些绵纤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指称的棉花,且是未经加工时的原生样貌,它的作用是帮助绵属植物的种子随风散播。而绵属植物真正的花冠,则是典型的锦葵科5萼5瓣辐射对称的两性花,花盛开时白色或微带黄色,凋谢后花冠呈淡红色。

野生的棉属植物种类繁多,经过人类长期的选择、驯化和栽培,形成了今天较为常见的四种:

陆地棉

也被称为大陆棉花、美棉,叶常3裂,副萼3,有尖齿7-13,原产中美,现在我国广泛栽培。

树棉

也被称为中棉、亚洲棉,叶掌状深裂。副萼顶端有三齿,花冠具有暗紫色心。原产印度河流域(也有称原产地包括中国、日本的),曾广泛种植于黄河以南各省,生长期短,棉纤维较粗短,今在生产上已被陆地棉取代。

草棉

也被称为非洲棉、小棉,叶5-7半裂,副萼广三角形,中部以上6-8齿,花心紫色。原产西亚。生长周期较短(130天左右),适合我国西北地区种植。

海岛棉

也被称为光籽棉、新疆长绒棉,叶3~5半裂,副萼5,边缘浅裂成尖齿。原产南美洲,是长纤维、细绒棉,适于无霜的亚热带种植,但产量低。

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最先以丝、绢作为衣服原材料(1958年浙江吴兴良渚文化出土过绢绸残片)。到了先秦时期,《诗经》记载中的先民衣服则以丝、麻、葛为主要的原材料。相传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也有以木棉种子外包裹的絮状纤维纺织的传统。比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有木棉织锦的传统,古时被记作“桐锦”(源于古代木棉也被称为白桐木)。

有趣的是,我国古代书中出现“木棉”一词,通常指的并不是今天我们说的木棉科植物木棉,而是锦葵科植物草棉。一般认为,草棉大约在公元3世纪前后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南北朝时(公元6世纪),姚思廉所著《梁书.西北诸戎传》中记有“高昌多草本,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曡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再结合吐鲁番晋墓中发现的碳化棉子,以及1960年在吐鲁番高昌时期的墓穴中考古发现的一些棉织品和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的借贷棉布契约。大致可以判定这里提到的“白曡子”就是一年生的(非洲)草棉。到唐代,草棉的种植已经逐渐流传到了黄河流域。晚唐韩鄂《四时纂要》三月篇第74条有“种木棉法”一节,是我国最早的记载棉花种植的农书,所述的是唐朝渭河和黄河下游的植棉技术。棉花种植的逐渐普及也让吟咏棉布的诗句从公元9世纪开始出现:如皮日休的“巾之吉贝布,馔以旃檀饵”,白居易的“短屏风掩卧床头,乌毡青帽白氎裘。”。有的观点认为吉贝是一种粗糙的棉布,而白氎是一种更精细一些的棉布。考虑到今天广东番禺方言将棉花称为jibei(吉贝)、海南黎语将棉花植株称为jibei,吉贝很可能指的是树棉织就的棉布,树棉较草棉纤维粗短,成布也就更为粗糙。

到了元朝,由于元世祖忽必烈“奖励农桑”的政策,推广了草棉(非洲棉)的种植。公元1273年,元朝颁布《农桑辑要》一书,里面提到“苎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乃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木土无异,二方之民,深荷其利。”可以为证。

与草棉相比,树棉传入我国的历史更为悠久。支持树棉印度河流域起源说的学者认为树棉(亚洲棉)从印度河流域向东传播,经越南,柬埔寨等地传入中国。树棉的种植与树棉布纺织最早见于西汉武帝时期的珠崖(今海南岛)。

从西汉到宋朝,树棉的种植逐渐从适宜其生长的亚热带地区(广东、广西)向北推进到气温较低的长江流域。亚洲棉本生喜温暖、忌霜,无法在长江流域越冬,经过多年的人工选育,棉农逐渐培育出了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种植的一年生草本亚洲棉种群。

一南一北,草棉与树棉的种植推广,使得到了明朝洪武初年,棉花种植得以法令的形式在全国强制推行:“凡民田五亩到十亩,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资料:市绿化市容局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