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放榜,上海多家医疗机构取得好成绩
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放榜,上海多家医疗机构取得好成绩
绩效考核“指挥棒”为大医院带来什么
■本报记者 顾泳
医疗机构办得好不好,“国考”成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不久前,上海多家公立医疗机构亮出成绩单,在“国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谓“国考”,即“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国家卫健委7月6日发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分列第一、第二;三级中医医院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排名第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同类专科中位列榜首……多家上海医疗机构取得A++、A+的好成绩。“国考”到底考核什么?监测分析结果与患者有啥关系?
“国考”看中什么
2019年初,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在全国范围启动。此次公布的是第三次“国考”成绩。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全国共2508家三级公立医院参加2020年度绩效考核,其中西医类医院1923家(综合医院1342家,专科医院581家),中医类医院585家。
公立医院有各种评价体系和标准,为何“国考”备受关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认为,三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改“龙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让公立医院行为与人民要求、政府意志相一致?“目前看来,比较可行且确实有效的策略仍是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将人民要求、政府意志有效传递给公立医院,并通过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的方式再传递到科室、到个人,最终引导医院行为。”“国考”考点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是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
此次“国考”成绩公布后,国家卫健委评价:大部分指标持续向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关业务工作和经济运行情况出现一定波动,但总体上三级公立医院经受住了考验,为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患者有啥关系
罗力说,绩效考核这根“指挥棒”,可以促进公立医院主动加强和改进医院管理、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仅是推行医院专业化管理、建立现代医院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发挥了引导办医方向和行为的作用。
完善分级诊疗机制,三级公立医院主攻疑难危重症患者。来自“国考”的成绩单显示:绩效考核的指挥棒已发挥作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全国各地医院都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倡导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调整服务模式和就医流程。多家医院还采用单间收治、预留隔离床位、控制病床使用率等措施,并通过延长门诊开药周期、推广互联网诊疗等,减少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次数,合理控制线下医疗服务量。以在同类专科排名首位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为例,疫情期间为缓解患者就诊不便,医院调整服务流程,线上就能开展“门诊住院全流程”服务。患者可在线进行复诊、配药等。
作为“国考”中的关键指标,满意度更有说服力。国家卫健委公开“榜单”时同时明确:患者就医感受和医务人员获得感仍需进一步改善。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就医过程中挂号便捷程度、医院空间便利程度、服务设施配备、出入院手续办理的便捷程度等不满意的程度相对较高,这提示公立医院在“适老服务”中仍有欠缺。
指导性有待提升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直言,“国考”第三年,一些指标还要细化。以医疗质量评价为例,现有指标都是过程性指标,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结果性指标差距较大,“老百姓需要看临床效果,如癌症五年生存率等,现有指标缺少横向、纵向比较,指导性还有待提升。”
罗力认为,绩效考核结果在全国层面要能够可比,就必须统一计算考核指标数据所用到的编码和术语集,不统一则不可比。目前,各地自行调查患者满意度,标准、语义千差万别,结果不可比。同时建立考核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息互通下的数据考核,尽量减少现场考核的分量。
“整个指标权重等可以更加公开透明,‘国考’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医院开出‘诊断书’,扬长补短。如,以百姓获益为导向,如何评价同种类疾病,原来不会抢救的现在可以抢救了,原来不擅长的现在娴熟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金春林说。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