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口述实录|曙光初现的5月,我终于回到了上海

沐一帆
2022年05月10日14:15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口述人:张女士(浦东新区张江镇居民,5月初搭乘高铁从天津返回上海)

记录人:沐一帆

空旷的上海马路

我姓张,从事咨询行业,平日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出差。3月中旬,因工作需要,我和同事一起搭乘开往天津的高铁离开了上海。

原本按计划一周内就可以完成的出差,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

工作和生活都偏离了正常轨道

抵达天津几天后,随着上海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其他城市纷纷对来自上海的人员加强了管控,我们每天接打着十几个流调电话,重复着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还度过了在天津隔离酒店内的两周集中隔离。彼时,我和同事的一致担忧就是无法照顾到在上海家中隔离的老人与孩子。异地隔离,多有不便,工作自然也受到了影响,每天都处于远程且低效的工作状态。自此开始,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我在天津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两周集中隔离,后面几周虽然恢复了一定程度的外出自由,但心里却一直惦念着远在上海的家人,我和老公都在外地出差,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和一个7岁的孩子。

3月27日,上海宣布浦东即将进入封控状态,我和老公开始在工作之余关注起团购抢菜,采买各类生活必需品和防护消毒用品,因孩子在国际学校上学,上课内容都是英文,学习上出现任何问题时两位老人都束手无策,我们还要远程帮忙解决。当然,最让人心焦的,是他们会不会被感染,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远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我还能做些什么?

那段时间里,我真实感受到了什么是心力交瘁。

晚上7:35的上海虹桥火车站

想回上海,谈何容易?

4月上旬,在天津的工作告一段落,我开始想方设法地尝试返回上海,但几个困难摆在我的面前:第一,开往上海的飞机高铁几乎全部停运,我无法搭乘公共交通返回这座城市;第二,当时我所居住的小区还在封控中,更别提浦西和浦东之间跨江往来也还处于严格的管控之下。想回上海,谈何容易?

屡屡尝试,屡屡碰壁。但在被动等待的日子里,我始终没有放弃。可能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吧,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我更加坚持要陪伴在我的孩子身边。

上海虹桥站,拖着行李的旅客个个行色匆匆

幸运的是,我们一家得到了很多来自朋友、亲人和邻里的关心。尤其是邻居,我平日工作繁忙,无暇时时刻刻守在微信群里关注团购,很多邻居朋友在自家参团时,都会特地私聊我,提醒“补货”。当然还有来自于孩子的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帮助,当我说明了我家的困难时,好几位家长朋友和老师都主动添加了孩子爷爷的微信,不仅视频指导解决网课问题,还远程维修好了我家那“罢工”的打印机。

我每日和老公一同不断地完善着我们的“返沪大计”,如何从天津出发、如何在济南中转、抵达上海虹桥后如何出站、如何从浦西“跨越”到浦东、如何抵达小区、甚至如何进入楼栋等环节,我们都做了各种假设和验证,并对任何可能产生的的阻力风险一一进行联系沟通和排查确认, 还记得我当时自嘲地说道,这比我做过的任何“旅行攻略”都要复杂得多。

上海虹桥站内一角

居委的态度和邻居的意见是我所重视的。我首先和居委工作人员反复确认了外地返沪住户能否进入小区,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又在楼栋业主群里详细说明了我回来的缘由和具体时间,期盼能寻求好的建议或者倾听大家的担忧。我可以想象居家隔离已有月余的邻居们心中的不安,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让楼栋的正常解封受到影响。好在所有人都对我的决定表示了支持和理解。

夜色中的上海虹桥站站台

疫情逐渐开始缓解,部分高铁恢复开行。

买票,约车,报备,收拾行李,等待。

5月1日清晨,我如愿踏上了返沪旅途。

忙碌不减的上海虹桥

没有买到天津直达上海的高铁票,张女士在济南西站中转

经过短暂的济南中转,傍晚时分,列车停靠上海虹桥,令我惊讶的是,站台上颇为熙熙攘攘,在如今这座城市较为严峻的防疫形势下,还是有许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进入上海。

上海虹桥站的站台上,旅客比想象中要多

下了车之后的一路上,基本每隔五到十米就站着一个负责引导旅客和解答疑问的大白,所有乘客都自觉保持着距离,沿着长队依次有序出站。

出示完48小时核酸报告和健康码后,摆在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通往西广场,还有一条通往北广场。我观察到大部分旅客都走向了北广场方向,询问后才得知,北边的出口外是乘客预定好的出租车的等待区。

虹桥站的核酸检测点,咽拭子和鼻拭子都要做

想起居委工作人员之前再三嘱咐的持上海本地核酸报告才能进入小区,我并不急于赶赴下一个目的地,而是在站务的帮助下寻找起站内的核酸检测点,排队的人不少,但好在医护人员的效率很高,不多时,我又重新拉起自己的行李箱走向西广场的方向——我预约的专车就停靠在西边的进出口。

大白正在核对旅客提供的车牌号

到达西广场,这里也同样站着不少维持秩序的大白,我将存在手机中的车号出示给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对讲机指挥相应关口放行具体车辆。很快司机师傅便出现在了眼前,他热情地对我说了句“欢迎回到上海!”并接过我的箱子放进后备箱。

隔着后车窗望向渐行渐远的上海虹桥站,我默默地心想,离家又更近了一步。

司机师傅刚将行李箱装进车辆后备箱

司机师傅载着我在上海的夜色中奔驰。一月未见的上海,既陌生,又熟悉。马路宽阔而干净,信号灯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但路上鲜有车辆经过。从浦西准备过江前往浦东时,我们碰到了一个查验关口和几位“全副武装”的警察,他们快速地检查了一下车辆的通行证、司机师傅和我的核酸报告以及行程码,便微微抬手示意放行。

张女士在楼群里发了这样一句话:“总的来说,从火车站到家的路程比想象中顺利得多”

“空城”上海,张女士忍不住拍了不少照片与视频

越到家门口越不能掉以轻心

张女士所居住的小区门口

小区入口看起来“严防死守”,我走上前去和保安师傅说明了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我从哪个省市回来,住在几号楼哪一户等等,接到消息的居委工作人员很快带着抗原检测盒赶来,指导我登记各种信息和就地做抗原,与此同时,保安师傅拿着酒精喷壶给我的行李做了全面而细致的消毒。

拖着满是消毒水味的箱子,我终于踏进熟悉的小区,走到楼栋门口时才看见孩子的爷爷已经在一楼手持消毒用品等候多时,“越到家门口越不能掉以轻心”,经过再一次的全方位消毒,我终于回到了睽违已久的小家。

每个环节张女士都拍了一些小视频发到楼群中,希望能让邻居们看了更加安心。图为视频截图

直至今日,我居家隔离的生活已经过去了好几天,虽说足不出户的日子牺牲了一定的自由,但这每时每刻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光却让我感觉到无比的安心。

回想起那日抵沪后我碰到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无论是高铁站的站务、维持秩序的大白、做核酸检测的医护、送我回家的司机师傅,还是路面上巡逻查验的警察,大家都专业、温暖而热情,不少人不约而同地对我说着“上海快好了”“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之类的话语,每每想起,仍感到一阵鼻酸。

返回上海当天,张女士发的朋友圈

上海是我的家,我希望也坚信黎明即将到来。

(本文图片均由张女士提供)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