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苏浙皖等近20万人次核酸采样人员支援上海 市民写下留言:谢谢你们!

长三角同守“沪”,共战疫待春风

2022年04月30日08:59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4月9日,浙大二院援沪医疗队前往徐汇区康健新村街道进行核酸筛查工作。本报记者海沙尔 摄

安徽涡阳距离上海超过600公里,开车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安徽亳州市援沪医疗队有发言权,队员马云飞记得,3月31日早晨6点,在涡阳吃过早饭出发,一路飞驰,下午2点半才抵达上海。距离如此之长,医疗队却需频繁往来。

近一段时间,上海每天的核酸筛查量约1000万人。截至26日,苏浙皖等省市支援上海核酸采样人员近20万人次。“在这里,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上海市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倾情付出和无价情谊。谢谢!”在4月26日上海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动情地说。在“上海发布”公众号的留言区,一位市民写下的留言:“发布会上听到苏浙皖援沪医疗队数小时舟车劳顿当天往返的时候,感动得流泪!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这条留言,代表了众多上海市民心声。

压痕是他们的“勋章”

“来之前,我知道这次任务很艰巨,但没想到会这么艰巨。”江苏省援沪采样医疗队队员张野颇有感触。抵达上海后,他最多曾一天上门采样34户人家,爬了约90层楼。脱下防护服,全身都已湿透,他还开玩笑地说:“我还能再爬90层。”4月26日执行任务中,张野突然感到右下腹疼痛,但为了不给队友增加负担,他还是坚持完成了一千多人次的核酸采样。等到返回酒店时,大家才发现他身体出现不适,赶紧安排转入医院,目前,张野正在逐步康复中。“等我好了,再和大家一起奋斗!”

除了繁重的任务,队员们还要克服天气的考验。4月12日当天,上海最高气温33℃,全副武装的安徽省援沪采样医疗队队员们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但他们并没有放慢手中的活,傍晚时分,多名队员已经感到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但大家都选择坚持。一直到晚上8点才开始有队伍陆续结束任务返回,个别队员完成采集任务已经是夜里10点,回到酒店饭菜早已凉透。第二天,上海下起了暴雨,气温陡降了10多度,到达目的地后由于雨太大,采样台下积满了水,为了不弄湿防护服,队员们一边用板凳垫着脚,一边继续采样。为了减少部分楼栋居民的活动范围,几位队员穿上雨衣到楼下为居民采样。回去的路上,大家冻得瑟瑟发抖,纷纷“调侃”:昨天从里湿到外,今天从外湿到里。脱下防护服时,可以看到脸上一道道压痕,但他们却笑笑说,这是他们的“勋章”。

把上海的春天送给你

“大白”们有时要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穿行,一些怕迷路的队员们,在防护服外面写上了浙江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宁波队领队朱德才的手机号。晚上,朱医生收到了一条“意外短信”:“您好,很冒昧打扰您了,我是上海人,今天在嘉定区江桥公众号的一篇新闻报道中看到来自宁波的医疗队来到我们江桥,文中有图片显示您背后手机号码,我发个短信就是想表达一下我们江桥人的心情,感谢你们来到上海帮助我们,内心真的很激动……”

4月7日,正在上海市静安区开展核酸采集工作的安徽援沪采样队员鲍静静,收到了一位约十七八岁的小姑娘送来的感谢卡片。她这样写道:谢谢你们为我们辛苦付出。我想和你们说,辛苦啦,谢谢你们,希望你们身体健康。对于凄苦的人,天天都是坏日子;心境愉快的人,却好像常享宴席,希望你们今天都是心境愉快的人。结尾还加上了“笑脸”和“爱心”。

不知道这些发短信、送卡片的人姓名,但他们的感谢和“笑脸”“爱心”,却牵出了长三角的情谊,温暖了彼此,也互相赋予了力量。

核酸采样点有的是流动的,“大白”们坐在三轮车上流动采样,为了能更好地采样,他们经常一天都弯着腰,采样结束后腰都无法直立。临走时,总会有楼上几个窗户传出声音:“大白,你们辛苦了!”“那一刻,感觉腰身舒展了,浑身又充满了力量。”浙江援沪核酸釆样队丽水队队员李婷说。

有一天,当浙大二院援沪核酸采样医疗三队队员走出小区,打算脱去防护服踏上归程的时候,小区的保安大叔喊住了他们,递给他们一张纸。原来是小朋友用心拼出的一张画,画上是大团大团的鲜花,右下角还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把上海的春天送给你。出于疫情防护的考虑,队员们并没有收下这幅画,而是改为拍照留念。上海居民的感谢,让他们在辛苦的工作中,找到了坚持的动力。

乌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挡春。长三角共同守“沪”,即便经历危机,也能从容跨越。

马云飞的未婚妻刘秀芳同样也是援沪医疗队队员,2021年他们曾到上海旅游,领略过上海的繁华与美丽,但是这次,他们看到原来车水马龙的街道空空荡荡,也是在那个时候,让这座城市痊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共同经历这次援沪,也让两人的感情更坚定了,他们打算回去之后,等疫情稳定下来就结婚,度蜜月的地点,考虑定在繁华如常的上海。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