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千钧一发!封控期间男子突发急性心梗,华新镇社区医疗救助体系打开生命绿色通道

2022年04月23日17:25 |
小字号

4月1日起,上海浦西地区实施封控管理,开展核酸筛查。封控区域内,不少“小病”患者可以在家自行处理,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如,突发性疾病。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生命刻不容缓,一旦救治不及时,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近日,华新镇虹桥宝龙城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居民马先生突发急性心梗,命悬一线,宝龙居委工作人员、邻居闻讯后连忙开展救助,送去急救药物、拨打120电话,镇医疗保障组接报后第一时间协调统筹调度,立即优先安排车辆,为他打通生命通道,最终转危为安。事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马先生和妻子仍然心有余悸,“医生说,发生突发急性心梗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急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真的非常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和邻居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真的不知道会怎么样,谢谢大家,所有种种没齿难忘!”

邻里互助搭起“生命之桥”

4月9日晚上,正在家中等待做核酸的马先生突然感觉到胸闷不适,脸色苍白,豆粒大的汗珠止不住地从额头往外冒。他的妻子刘女士见状后,赶忙咨询医生,初步判定为心脏方面的疾病。由于没有既往病史,而且家在管控区,马先生心想着吃点药稍微休息下就没事了。

刘女士翻遍了药箱,没有找到治疗心脏方面的药物,便想到了向同楼栋的其他居民求助,“各位邻居,我家先生突然心口疼得厉害,谁家有治疗心脏方面的药物?”不到几秒钟时间,楼栋微信群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声。“我家有速效救心丸”“这个药可以吗?”“我放在门口的袋子里,挂在门把手上,你来拿吧”好几户居民拿出了家中的常备药,帮助刘女士解决燃眉之急。

图为马先生与妻子

争分夺秒上演“生死时速”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马先生服用药物后未见有所好转。一时间,刘女士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见此情景,楼组长朱阿姨一边让刘女士保持冷静,一边拨通了居委会电话。“我们楼里一位居民心脏不适,现在情况危急,需要马上送往医院……”居委工作人员在接到紧急求助后,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确认楼栋地址、车辆到达时间。

图为马先生与妻子在等待救护车

时间就是生命,每争取一分钟,就能多一份抢救成功的希望。经过居委会的积极协调,救护车及时赶到,迅速将马先生送往医院抢救。到了医院后,马先生被立即送往导管室,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经过10天的治疗,他的胸闷胸痛症状好转,病情转危为安。

4月19日是马先生出院的日子,他的身体各项指标达到出院标准,核酸检测阴性。得知他们没有车辆回家,宝龙社区党支部书记田爱国便主动当起了“司机”,早早地来到医院门口等候,将马先生和妻子顺利送回家中。

就医机制发挥“关键作用”

如何在短时间内,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保障居民生活,这背后离不开华新镇强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支撑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夜坚守。为了确保居民就医配药“不断档”,封控初期,在镇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下,华新镇建立“1+13+33+x”全闭环工作链条工作体系,即成立1个医疗保障工作组,制定实施《封闭管控期间医疗服务保障方案》、《封控期间药品特需品专班工作方案》;配备13名工作组成员为“关键枢纽”,全天候辅助医护人员代配药和送医转运;同时,针对常规配药和一般就诊情况,形成33个村居委(含筹备组)及下辖村民(楼)小组长、志愿者医疗服务闭环;开设1条镇级和33条村居级就医保障热线电话,接线人员昼夜不休,保障热线24小时畅通,随时为居民解决急难问题,针对不同就医困难群体提供X项特殊保障措施服务。

据统计,4月1日至21日期间,医疗保障工作组累计完成代配药9358人次,解决就医需求271人次,协助救助转运854人次,相关咨询电话接听总数达2394人次,其中帮助危重急病患者721人次;解决就医困难227起。

来源:绿色青浦

(责编:邬迪、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