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在上海市级、区级方舱内,援沪医疗队、本地医疗队夜以继日奋战

正循环!出院出舱数首超新增数

2022年04月20日09:09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昨天9时,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停车场中转站,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康复患者搭车返回。 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

■本报记者 顾泳 黄杨子

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昨天上午最新通报:4月18日,上海实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计19442例。同日,上海本土确诊病例出院121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2075例,出院出舱人数共计23286例,超过了当日新增阳性感染者人数。未来几日“进、出舱”将保持这一周转水平。在上海市级、区级方舱内,援沪医疗队、本地医疗队齐心协力加快推进“四应四尽”,助力上海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最大方舱昨日出舱1.2万人

19日上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又有1.2万康复者出院回家。在18号停车场,一大早上百辆大巴陆续入场,接送各区域康复感染者出院回家。据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18日迎来首个出院高峰,约1.5万人出院。

市卫健委表示,对于已经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人员,属地须做好对接,允许他们回家,不得阻拦,并配合做好这类人群的居家健康监测。专家指出,感染者痊愈出院前,医院会根据规定对患者各种个人物品消毒,邻居不必担心。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总指挥、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表示,昨晚开始,在欢送出舱者的同时,床位迎来新一批“入住者”,约8000人。“这样的进、出舱周转水平,是全体医疗救护人员努力的结果,进一步提振了大家的战斗士气!”

单日万人的出舱规模,现场人员、车辆如何调配?陈尔真介绍,根据预案,昨天全天用了12个小时,从7时到19时,1.5万多名出舱人员分批次踏上回家路。“我们目前采取短驳接力方式,在出舱前一晚,将出舱名单发送给各区,各区可再细化协调到各街道,根据人员规模安排来接车辆,出舱当天,短驳将出舱人员接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附近的中转站,而后各区车辆接回,这样不仅减少车辆在国家会展中心集中,更进一步加快周转效率。”

据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收治感染者来自全市16个区,收治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从目前救治规律看,感染者六七天左右转阴。目前,这里进驻5000多名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治团队,由瑞金医院团队提供整体服务保障。

临港方舱里有个“爱心舱”

在临港方舱医院内,护士站外墙近来有了极大变化:一夜之间,这里贴满了多幅图画,还有红色的爱心,在此地援助的江苏医疗队将之称为“爱心舱”。这是B2-3病区内志愿者们的一片心意,用画画的形式感激江苏援沪医疗队员的辛勤付出。

记者获悉,临港方舱医院内B2-3病区有300多名患者,平均每名护士每个班次要管理30多名患者。领队杨昕护士长入舱现场调研后,决定组建南京二附院志愿者队伍,取名“上海平安志愿者”,立即收集志愿者名单,召开会议建群,选出区长和组长,发放特制“红马甲”,制定自助管理工作职责,协助引导新患者,发放物资。

有年纪大的患者新入院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红马甲”走上前,帮助老人登记信息,让疲惫的患者能迅速入区安置休息;分发饭菜时,“红马甲”以最快速度将热乎乎的饭菜送到患者床边;发放物资时,他们更是动作迅速、井井有条,让患者能在第一时间领到必需品。

舱内地方大,“红马甲”们还细心观察病友的情况,发现病友们不舒服或者心理不适,立即汇报或者进行疏导……“红马甲”A组志愿者周先生说,看到远道而来的江苏医务人员那么辛苦,能尽自己绵薄之力,协助他们,是一份荣幸。为了感谢援沪医护,他偷偷组织了群里会画画的“红马甲”一起建立了这片爱心墙,精心布置。面对这一切,江苏医疗队成员们十分感动,“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这里的一切都将成为美好回忆。”

区级方舱因地制宜体现专业

在上海各区方舱医院,收治速度不曾停歇。富长路方舱医院地处宝山高新技术园区,连续5天累计出院人数达500余人,占收治患者三分之一。5天来,医院指挥部每天到门口欢送患者出院,看着大家激动的眼神、听着一声声“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为有效应对方舱内感染者的各类病情,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了一支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等高年资骨干医师及护士队伍,其中高级职称7人。针对各类医疗诊治要求,切实达到快速响应、快速诊治,对需要转院及时启动“快速通道”,不拖延一分。方舱医疗队还结合曙光医院中医诊疗强大背景,对患者实行辨证施治,切实增强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

19日下午,虹口区场中路方舱有40名患者出院。截至19日,场中路方舱医院累计入院1105人,目前已有604人出院。场中路方舱医院于4月3日正式启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103名医护人员入驻,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障。(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