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海上壹周︱抗疫40天,我们期待一个拐点

马作鹏
2022年04月09日11:48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上行下达,申城要闻尽在把握;每周品读,城市活力一目了然。人民网上海频道时政观察栏目“海上壹周”,欢迎关注。

上海全市已经与此轮疫情缠斗了40天。

4月2日,孙春兰副总理抵达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全国有10多个省市和解放军援沪医疗队和采样检测队来沪增援,支持上海开展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

面对每天不断增长的感染病例数字,面对9天以上的封控期,这座城市期待着拐点尽快到来。

抗疫第40天,疫情最新情况简要汇总如下:

1、截至4月8日24时,上海累计本土确诊病例5800例,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1808例,重症病例1例。

2、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显示:此轮疫情已波及全国29个省份,总体呈现流行范围广、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外溢病例及续发疫情多发等特点。

3、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开展社会动员,千方百计、多管齐下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

4、世博展览馆、新国际博览中心、花博会复兴馆、临港洋山特保区隔离救治场所已交付投用,国家会展中心隔离救治场所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今天起分批交付。

疫情下,远眺上海陆家嘴。张磊摄

“四应四尽”落地上海

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从吉林赶赴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在吉林市期间,孙春兰每天召开专家座谈会分析研判疫情形势,每晚视频调度各区县应收尽收、应隔尽隔,推动实施社会面“清零”行动,集中资源力量对疫情较重的船营、昌邑、高新三个区发起总攻,推进流调排查、“四应四尽”、社区封控、服务保障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孙春兰副总理来到上海后,同样强调了“四应四尽”。

孙春兰副总理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态度坚决果断,行动迅速有力,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紧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和专业优势,调集检测能力、医务人员、防控物资等资源力量,强力支持上海防控工作,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在接下来的一周中,孙春兰副总理先后前往核酸采样点、封控居民区、集中隔离点和市大数据中心、港口,实地察看社区管控、风险人群转运、方舱医院建设运行救治情况,看望慰问援沪医疗队伍。

在理顺全链条工作流程,高速度高质量开展疫情防控和生活服务保障工作方面,作战思路已经十分清晰。

再部署,再落实

过去一周里,上海市领导对疫情防控社会动员和生活物资保供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4月3日,上海市委常委会提出,在压实责任在“全快严”上下更大功夫。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实地检查生活物资供应保障情况。上观新闻图

4月4日、5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先后实地检查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情况、方舱医院建设和生活物资保供情况,看望慰问驰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各方医疗队伍。

4月6日召开的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市政府对疫情防控社会动员和生活物资保供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4月7日,上海市长龚正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建设现场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龚正指出,当前上海疫情防控面临异常严峻的形势,各项工作都必须要紧锣密鼓、马不停蹄,要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态度投身工作,把担子挑起来,把责任扛起来。要确保风险人员即查即转、应转尽转、日清日结,全力加快阳性感染者收治、密接者转运隔离,做好筛查、转运、收治的系统工作,实施分类救治,防止脱节阻滞。要加强对隔离收治人员的信息告知,优化服务管理,赢得市民群众支持配合,让大家更加安心、放心。

直面“动态清零”

当下,2500万上海市民正在面临这样一个现实情况:上海市疫情还在高位运行。

静态运行已超过一周的上海,医疗资源、生活物资保障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人都在提出疑问,面对传播速度极快、毒力下降的奥密克戎毒株,如此封控究竟是否适合上海?

4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明确:要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解放日报》4月9日第二版刊文指出,“一旦动摇了‘动态清零’方针,极有可能出现更为复杂的疫情状况。

上述报道援引上海医学免疫学专家观点称:“动态清零” 仍是控制疫情最经济最有效防控策略,只有做到“动态清零”才能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防控效果,大幅降低重症率和致死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曹俊杰图

文中提到的免疫学专家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目前正担任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总指挥一职。

郑军华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表示,根据在方舱医院的患者情况来看,病毒增殖力很强,仍具有散在、聚集、隐匿特征,与新冠病毒此前的亚型毒株都不一样。而此外的两大难点在于,上海拥有2500万人口,社会流动性极高;全球学界对于BA.2毒株的具体传染力、出现的后遗症等循证证据认识都不充分。

他指出,此轮疫情中,已经有一例重症患者,正在治疗中。方舱医院内,儿童、老年患者并不少见,此类人群最易发生病情变化,“如过敏性哮喘的新生儿,如本就需要长期治疗的心脑血管、肿瘤、血透患者,一旦叠加病毒感染,则容易导致重症危险。”

他尤其提到,方舱医院内以家庭为单位的感染者并不少,“青壮年人群恢复较快,但孩子、老人的感染也会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直面“动态清零”,是必然,也是使然。

“最后100米”的焦虑

封控期逐渐拉长,生活物资保障成了眼下的焦虑。

4月9日上午10:00,有记者在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向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发问:“有些重点区域封控已经一个月了,保供是个大问题,市民继续反映网上抢菜难、送不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顾军回应,上海市民反映较多的抢菜难、送不到,主要还是末端配送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有些小区已经封控一个月了,居民生活物资需求从主副食品拓展到了日用品、防疫物资、基本药品。老人、妇婴等特殊人群也都有急迫的保障需求。保供的节点、网点、人员、运力还有待进一步恢复,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矛盾比较突出。

连日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有关生活物资保障、老年人买菜、低风险地区生活物资供应企业恢复运行、封控区米面粮油保障的建议和诉求已经逐渐高于就医、防疫需求。说明市民生活保障已经成为一个需要更加引起重视的问题。

群众关于生活物资保供的留言(部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截图

疫情封控期间保供,难在群众,也难在基层一线。

上海下辖16区215个街镇,超6000个居(村)委会,面对2500万人口的国际化都市,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劳实在前所未有。

按照上海市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和计算,一名基层工作者开展工作时往往需要面对成百上千的人,甚至更多。

一位街镇工作人员透露,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上海市的基层同志就一直处于高压、满负荷状态。疫苗接种时走街串巷宣传发动市民;逢年过节放弃阖家团圆走上岗位坚守;面对零星散发的疫情更要通宵不眠配合流调转运。

事实上,如今不少街镇的基层同志已面临“子弹快打光了”的困境。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市里已经要求各区要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由社区干部、物业人员、志愿者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生活物资保障社区服务队伍,做好最后一百米到家服务。街镇、社区要为服务队伍提供防疫物资保障。

2500万市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上下还当群策群力。

40天抗疫,上海翘首盼望拐点尽快到来。

(实习生杨晨阳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马作鹏、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