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香椿每斤超100元,草莓单颗七八元 “天价农产品”里是否有水分?

2022年03月04日09:25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原标题:香椿每斤超100元,草莓单颗七八元 “天价农产品”里是否有水分?

一段时间以来,似乎出现了各种“天价农产品”:比如去年底上海地产草莓上市时,有人称草莓价格涨到了“论颗卖”,单颗价格高达七八元,部分品种甚至超过10元;近期春菜上市,香椿又被贴上“蔬菜中的爱马仕”标签,声称每斤价格突破100元。

但这些农产品真的那么贵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初上市价格高,批量上市后价格腰斩

不论是农产品种植者还是经销商,都认为“天价农产品”的表述不准确。

草莓的价格变化,就是典型案例。

记者查询了叮咚买菜、盒马等生鲜电商上地产草莓的当下价格,并询问了部分地产草莓合作社的直供价格,以最常见的红颜、章姬品种为例,根据不同规格,均价在每斤30元至每斤50元。不同规格的草莓大小有差异,但总体而言,中等规格的在每颗两三元左右,远低于此前所称的“每颗七八元”。

“去年秋天,上海气温偏高,不利于草莓生长。所以地产草莓上市日期明显推迟。12月初至春节期间的草莓旺销期产量不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之后草莓的产量明显上升,而且从近期长势看,今年草莓落市的时间或许能从往年的5月初延长到5月中下旬。这样一来,价格也就平稳了很多。”生产基地位于青浦区白鹤镇的上海盈鹤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孔超说。

嘉定区的上海农灯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也是地产草莓供应“大户”。合作社相关人士表示,当下是吃草莓的最佳时期,“草莓的成熟周期、个头大小和甜度,与气温密切相关。春节前后的草莓产量小、品质高,价格自然贵。当下的草莓品质与前期基本一致,但产量大,加上草莓不耐储存,所以价格回落。”目前,该合作社的田头采摘价只有春节期间的一半。

种植户还表示,撇开规格谈价格不准确。比如,通过线上平台销售的草莓是品质较好的“商品果”,而且根据不同个头,每斤的数量不一。同样是一斤草莓,超大个的可能只有12颗,中等大小的有20颗,即便每斤价格一致,折算到每颗草莓上,也不相同。此外,那些在采摘时有磕碰损伤的草莓俗称“B级果”,价格要比商品果便宜一大截。如果参考B级果的价格,也会得到商品果价格偏高的不准确结论。

香椿、春笋、蚕豆等时令菜的“天价”同样存在夸大其词的现象。

记者查询了2020年、2021年红香椿在叮咚买菜平台的价格变化,发现3月初刚上市时的价格均在每斤100元左右,但随着批量上市,价格逐步走低。到了四五月,每斤价格不到30元,只有刚上市价格的三分之一。

叮咚买菜商品开发专家鄢世卿指出,今年香椿的价格走势总体与往年相类似,即初上市时价格高涨,但之后回落,最后平稳。只是由于今年气候偏冷,加上南方地区降雪会对香椿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总体价格可能比往年略高一点,目前初上市价格在每斤120元左右,“但没有异常涨价,也谈不上‘天价’。”

作为资深的蔬菜买手,鄢世卿觉得,大部分时令菜都与香椿类似:蚕豆也是颇受上海消费者欢迎的时令菜,本地蚕豆刚上市的价格往往突破每斤10元,但一个月后就是集中上市的时节,价格会明显下跌,每斤在四五元左右。同样的,新鲜的春笋、荠菜等时令菜供应市场时间有限,不过都是价格先高后低。大量上市时的售价,虽然比常见农产品高一些,但远非高得离谱。他建议,如果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可以待时令菜集中上市后再品尝。

价格感受度也与食用方法、经销渠道有关

业内人士指出,农产品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价格通常与产量、运输、仓储等情况相对应,不会“野豁豁”。出现农产品价格异常升高的情况,往往与天气、物流、品牌溢价或营销溢价有关。所以,将刚上市的时令农产品价格偏高贴上“天价”并不客观,还可能误导公众,降低公众的消费积极性。

而且从农产品个体看,部分产品即便价格略高,可食用量并不高,折算成每份菜肴,价格也不离谱。仍以香椿为例,生鲜电商平台的销售规格大多以“每份100克”计价,因为通常人家都以香椿为辅菜,配合其他食材烹饪。比如香椿炒鸡蛋、凉拌香椿等,用量都不大。即使按照当下初上市的每斤120元计算,单份菜肴的香椿成本在20元左右;按照往年走势,到四五月零售价回落后,每份菜肴的香椿成本在10元以内。这样的价格贴上“奢侈品”的标签,显然不合理。

种植户和经销商还表示,销售方式与农产品价格也有关系。随着上海入春,前往沪郊各草莓基地采摘游的市民逐渐增多。在农灯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一个个温室大棚中,新一茬草莓次第成熟,有些大个头的几乎能抵上儿童手掌大小,红彤彤的自带光泽,散发着甜香。如此高品质的草莓,采摘价却根据规格在每斤30元至40元左右,比零售价便宜二成以上,是春节期间的一半。合作人成员说,这是因为田头直销,没有物流成本,所以让利于市民。

同样受种植者欢迎的还有产地直销。农灯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与盈鹤蔬菜专业合作社都入驻了市级农产品直销公益平台“鱼米之乡”,消费者通过“鱼米之乡”小程序下单后,草莓由合作社直发,只需加上必要的包装费和物流费,却不经任何中转环节,所以最终零售价仍能比经过经销商层层转手便宜。孔超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草莓季还没结束,但“毛估估”,至少已经通过这个平台卖出20万元草莓,“与经销商相比,这个数字可能不大。但对我们合作社来说,一个单品且全部直销就卖出这些金额,利润和成就感是通过经销商销售无法替代的。”

生鲜电商也表示,“产地直销”“产地直采”是平抑、稳定农产品价格最有效的方式。与生产基地自产自销相比,虽然多了“平台”这个经销环节。但比起以往“基地—收购商—批发市场—采购商—零售渠道”的供应链,“基地—平台”的供应模式仍旧要短很多。同时,平台承担了产品筛选和对接产销信息的功能,并且可以发挥资源整合作用,所以也有助于平抑价格。以蚕豆为例,如果是农民自产自销,销售半径有限,市场供应量也有限,价格容易水涨船高;但通过平台在全国采购,可以实现消费者“跟着纬度吃”:先吃云南的新鲜蚕豆,接着是福建的,然后是浙江的,最后是上海本地的。如此一来,市场上鲜品不断,价格却能总体保持平稳。

【记者手记】不要炒作“天价农产品”

从调查看,“天价农产品”的表述并没有充分体现农产品的价格变化,而是部分好事者为了博取眼球,截取部分时令产品刚上市的价格,夸大其词。或许有人说,这么做无伤大雅,因为部分农产品确实卖了这个价钱。但这种做法对农民来说,并不公平。

要知道,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并没有高得如此离谱。一味鼓吹农产品是“奢侈品”,很可能会打消部分消费者尝鲜的念头,最终损害的是农民的利益。

同时,“天价农产品”也不利于消费者。从消费者反馈看,“基地直发”“基地直采”等短供应链模式更受市场欢迎。因为这种模式可以为市场提供价格最合理的产品——既不损害农民收益,又能提高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但是,鼓吹“天价农产品”以及不完整展示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可能让别有用心者有机可乘,哄抬农产品价格。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