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港码头号子出发,开启非遗之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非遗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
“那一个人来的靠上来吧,嗨,呀里啰呵。兄弟们哎,好兄弟哎,大家都来加把劲哎”……
这是来自远东的呐喊,让我们从国家级非遗“上海港码头号子”出发,开启一场全新的非遗之旅。
什么是上海港码头号子?
上海港码头号子是上海市的传统民歌,是黄浦江畔码头工人在集体劳动中喊唱的一种劳动歌谣。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应和,它的节奏与劳动节奏相契合,号子指挥大家统一步伐、协调动作。由于号子演唱者都是男性,因此音域宽广嘹亮,尽显阳刚之美。
它承载了劳动者顽强的生命力,也记录了上海开埠到20世纪60年代一百多年间码头工人的生存状态,具有特殊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为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随着时代的变迁,码头号子已淡出上海的城市生活,越来越不为人所知。在此情势下,亟需对别具特点的上海港码头号子进行抢救保护。2007年原杨浦区文化局申报“上海港码头号子”入选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海路街道成为“上海港码头号子”保护单位;2008年“上海港码头号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认定定海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杨浦区第三批非遗传承基地。
我们的非遗传承人
贾志虎
第二代传承人贾志虎从小跟随父亲贾天才(第一代传承人群之一)来到上海,于1956年进入上海港务局杨站码头(后改上港十区)从事码头装卸、搬运工作。退休后,他积极参与非遗交流等活动,持续开展传承工作,其喊唱的上海港码头号子被入编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号子曲目名录。2018年,他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吴长富
第二代传承人吴长富于1956年进入上海港务局担任装卸工人,直到1992年退休。退休后,他以社区文化中心为基地,开展传承活动,推广喊唱多种风格的原声态上海港码头号子,如苏北帮、湖北帮号子。2015年,他被认定为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代传承
2021年传承弟子张旻杰以传统拜师方式完成了拜师仪式,正式成为了贾志虎老师的徒弟。大学学习美声专业的张旻杰,在社区巡演中对码头号子产生浓厚兴趣,决定师从非遗传承人贾志虎,学习码头号子。
非遗传承进行时
为更好传承“上海港码头号子”,保护单位定海路街道通过收集保存‘码头号子’的原声材料和历史材料,对国家级传承人开展访谈、教唱片拍摄、原声重唱录制等,帮助寻找非遗继承人,以理论结合实现不断探索非遗保护方式,丰富非遗人才队伍建设。
定海路街道还专门组建“上海港码头号子”表演队、配备一名专业的声乐指导,组织两位传承人在传习基地内开展传承指导工作,并定期巡演的方式将“码头号子”送进社区、校区、营区,让居民和学生更好地了解“码头号子”。
2011年,保护单位与辖区平三小学结对,开启了传承人(群)走进校园传习之路。传承人向学生们讲述码头工人的历史,码头号子的渊源,向学生们教授码头号子表演方式。
2017年,保护单位与内江消防支队携手,开展了非遗码头号子进营区传习活动,码头号子传承团队指导员走进营区,与消防官兵面对面进行非遗文化交流。
“上海港码头号子”表演队还参与了杨浦区环同济第十五届元宵行街会行街表演、上海电视台《侬好!上海》杨浦篇节目录制以及杨浦区第十三届学习节开幕式等活动。
2020年,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港码头号子”为主题的《漫步滨江·忆码头》实景演出在杨浦滨江开演,吸引了众多青年人群及未成年人群参与项目传习展演活动中来。
非遗活动在身边
如果你对非遗项目感兴趣,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参与。
“上海港码头号子”项目培训
定海路街道“上海港码头号子”表演队成立于2013年,是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的非遗团队。由上海歌剧院退休教师张宝根担任指导员,现有队员约14名。团队日常培训内容:码头号子原声重唱、音乐情景剧表演。
【时间】每周二上午9:15-11:30
【地点】长阳路3066号405室(定海文化中心)
【参与方式】电话咨询65670011*2003
“上海港码头号子”展示区
在杨浦滨江码头上聆听国家级非遗项目码头号子,展陈通过还原相关场景和聆听近10首“码头号子”原音,让市民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15:00(节假日另行通知)
【地点】秦皇岛路32号(游船码头候船大厅)
(来源:上海杨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