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医研产”强强联合环环相扣 突破“临门一脚”

2022年02月10日09:13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中山-联影”强强联合,填补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技术空白

“医研产”环环相扣 突破“临门一脚”

■本报首席记者 顾泳

一个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家医院,一个是头部民族医药企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强强联手深度融合,打破高精尖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格局。就在不久前,“中山-联影”模式获得国家发改委首肯,并将向全国推广。日前,双方总结8年合作成果经验之时,确定新一轮合作目标。

深度融合,诞生国之重器

长期以来,我国大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被国外品牌垄断,自主创新能力亟待突破。怎样走出一条符合中国人自己的医学影像设备创新之路?

8年前,全新探索实践萌发生根。当年,中山医院、联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院企合作启动设备研发与临床应用合作。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介绍:“医研产”环环相扣,对企业创新产品、医院应用产品至关重要。“中山-联影”亲密无间的合作,为后续创新的全球级别“国之重器”问世奠定基石。

2014年,中山医院先后引入联影品牌大型影像设备之时,还明确一条:在院内成立医学专家组、持续向企业反馈临床应用结果,助力设备优化与技术创新。历经3年初期磨合,2017年,双方合作建立“临床应用示范基地”“精准影像研究中心”。这也意味着,院企融合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院企强强合作,我国填补高端医疗设备空白的脚步加快。三年前,全球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 uEXPLORER进入临床验证。中山医院为这台重器的创新研究提供了专业保障,“中山-联影”还为全球同行应用这一设备制定操作规范基础框架。合作典范已有成效。

医研产结合,行业新模态

历经8年,“中山-联影”形成医研产良性循环体系。中山医院从临床前沿找寻问题、提出需求、引领研发;联影不断摸索工艺和生产流程,将临床想法落地实现;中山医院再对产品持续优化赋能;成熟产品推广后,联影再结合医院,催生全新研究课题……由此实现新一轮临床研究和服务创新。

联影的另一款全球级别创新产品——全身超高场强5.0T核磁共振,便是这样问世的。去年3月,“中山-联影”共同打造“分子影像远程互联融合创新中心”,同时上线“联核云”,4个月后,全身超高场强5.0T核磁共振入驻中山医院开启临床研究,双方携手深度研发国产尖端影像设备,更创新了行业发展新模态。 下转◆4版

(上接第1版)“我国核医学人才储备本就不足,院企合作后,联核云通过互联网+创新协作模式,为打通国内核医学诊断、质控、教育、科研资源,全方位联动,共享创新资源搭建了重要平台。”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教授说。

院企合作触角持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去年,“中山-联影”再度携手发布“联影智能化2.0”,双方还共同打造长三角影像一体化平台,联合开发融合5G的医联体影像协同创新平台,开启应用协作创新新领域。

借助创新机遇,学科发展一日千里

石洪成告诉记者,中山医院核医学科在全国创立最早,通过与联影的合作,学科发展一日千里,牢牢把握住了机遇。开创国内大型设备临床验证“先河”,学科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欧洲核医学杂志》发表国内首篇数字化PET-MRI NEMA性能测试论文;制定行业标准、树立行业标杆,牵头编写国内首部PET-MR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学科还借助全景动态uEXPLORER,开展快速、低剂量全身显像和建立新药研制药代动力学方法,填补业界空白。

从国内最早,到国内最强、国际知名学科品牌,中山核医学科通过院企合作理念创新,已实现医教研管理全面飞跃。2020年,近8000例uEXPLORER联影设备病例总结,中山医院发布两部业界首项PET-MRI应用专家共识;当年在uEXPLORER研发过程中的两项国际专利成功转化,六项发明专利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和银奖,学科地位成功从跟跑跃升至领跑。

8年来“中山-联影”科研硕果累累:《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重大项目9个、开展10项国际先进技术攻关;获得发明专利11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实用新型1项、专利转化7项。

站位国家中心,迈进更高效平台

“中山-联影”新一轮战略合作,正在勾画更美好蓝图。中科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表示,中山医院正在筹建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首批国家医学中心,以及五个新城之一的青浦新城建设项目。院企合作也将在此基础上,迎来更高效平台。

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建设中,中山医院将构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开放型的医学攻关成果转化平台。

在青浦新城中,“中山-联影”踪迹已清晰可见。2020年,长三角(上海)互联网医院在朱家角镇投入运行,实现从云端传输到终端问诊,同时探索全新区域融合路径。

而今,中山医院还正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按照“边建设、边产出”的工作思路,将院企合作、攻关突破医学“卡脖子”“临门一脚”问题作为内涵,将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青浦新城院区建设作为硬件,两者齐头并进。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表示,院企合作未来还将在服务“健康中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诞生更多“中国智造”,发挥更多民族力量。(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