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20日晚举行专题审议 代表们积极发言
让上海这座城市更美好
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昨晚举行专题审议,代表们积极发言
昨晚,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代表们围绕“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落实优先发展要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上海‘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促进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六个话题,积极发言,建言献策。
【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
用制度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胡幸阳
在“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专题审议现场,吴坚代表抢到话筒:“高水平改革开放,靠法治引领,也靠政策落实。”王长元代表则提出,对于风险大的改革事项,要以“小切口”和“深切口”的方式加以推进,同时加大法治保障,以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浦东新区重点发展的前沿产业,屡屡被提及。洪程栋代表认为,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是建设生物医药高地的必备一环,建议浦东开展顶层设计,联合现有的三甲医院和新型的研究型医院,打造区域医疗大数据平台。潘吉明代表建议,充分利用相关授权,尽最大可能扩大智能网联汽车在浦东测试应用、示范运营的范围。
产业发展还需人才支撑。吕琰代表呼吁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本科、高职院校。多位代表建议推动海外人才引进——吴蓓丽代表说,实行更加开放的境外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促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产出。黄关松代表和任英超代表建议,以向用人单位充分授权为导向,下放海外人才审核权限。“可以市场化运作海外人才就业管理,适当放宽和取消在年龄、工作经历、学历等方面的限制。”
【建设人才高地】
建构完整人才观人才链
■本报记者 周程祎
今天的上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专题审议会上,多位代表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上海既需要领军人才,也需要基础性人才。就像一家医院不能只有主治医生,还要有麻醉师、护士等。”唐曙建代表打了一个比方。来自职业院校的叶银忠代表亦有同感:“目前上海高技能人才存在结构性短板,职业教育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建议以政策组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职业培训集约化发展。”
速达代表、华雯代表、杨志刚代表、姜锋代表分别建议加大力度培养动画人才、戏曲人才、博物馆人才、国际法律以及金融人才。
“疫情重新定义了人才的国际流动性,近年来海外人才回国数量明显增加,这是我们引进人才、拥抱人才的黄金节点。”周俭代表建议抓住这一特定时期,加快引才力度,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配套政策,提升对人才的赋能。
围绕人才评价标准问题,谢应波代表指出,当前人才评价体系更关注人才的产出比,但针对不同的人才,更合适的是因材施教、因材培养,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
【乡村全面振兴】
让人们在乡间“诗意栖居”
■本报记者 茅冠隽
“再推动1万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实现五万户的集中居住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诗画田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出上述目标。在专题审议“落实优先发展要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时,如何让更多人在乡间“诗意栖居”,引发代表们热议。
不少代表关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情况。奚漕章代表建议,市级部门可加强研究,拓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资金筹措渠道,在市级层面加强土地统筹。同时,允许涉农区选取条件相对成熟的撤并村,试点编制合理的过渡性村庄规划,积极探索有机归并,比如以“小平移”的方式开展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鼓励村民不跨村、不跨组开展民房翻建活动,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腾挪空间。
陶军贤代表说,目前农村住房更新过程中,农民从签约到拿新房的时间往往较长、经济成本较高,建议加大市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推进过程中给予农民更充分的选择权。
余思彦代表关注了乡村民宿的“夜间经济”问题。“来自市区的游客对乡间民宿印象普遍挺好,但一到晚上就感觉‘黑天瞎地’,没什么娱乐项目。”他建议,村镇相关负责人、文旅部门、社会力量应共同探索,在乡间民宿内推出丰富的、健康的、游客喜闻乐见的夜间娱乐项目。
【推进“无废城市”】
源头上减少“未来的固废”
■本报记者 王闲乐
“‘无废城市’不是没有垃圾,而是要做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上海‘无废城市’建设”专题审议会上发言时,施政代表提出,在治理城市垃圾问题时,也应像防控疫情一样精准、可控、科学。
“我们都看到了燃油车会污染大气,所以大力推广电动车。但是,现在电池的回收利用率很低,实际上又造成了新的环境问题。”施政说,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前瞻性研究,如何应对新垃圾、新污染。
“建设‘无废城市’,就要想办法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处置过程中加强管理、做好分类。”黄晨代表指出,当前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上还存在缺失,建议推进建筑垃圾处理全流程的智慧监管系统,建立建筑垃圾全流程和全要素封闭管理。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显著。但是,不少代表注意到,当前对于固定废物的处置还存在短板。“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产业成果,可能就是未来的固废。”王亿书代表建议,在产生固废较多的重点领域,试点实施全生命周期的规划和监管,从源头上减轻处置压力。孙卓代表指出,危险废物虽然在固废中的占比不大,但危害性极大,处理起来也是大难题,“建议政府部门尽早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研究”。
【发展数字经济】
元宇宙等应有前瞻布局
■本报记者 王海燕
在“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促进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审议会上,郭宇代表说,数字未来已来,数字化发展势不可挡,上海要勇占全球数字经济的C位。
“数字产业的竞争,就是新型创新生态优势的竞争。”王振代表说,要着力增强以行业头部企业为牵引的创新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主动性,鼓励企业按下转型“加速键”,助力上海在数字经济中跑出加速度。
季昕华代表提到了时下热议的“元宇宙”。他说,元宇宙是一个虚实相生、人机结合的数字网络空间,是现有各种技术的组合和升级。作为一个横跨基础设施、人机互动、去中心化、空间计算、创作者经济等多个层面的产业,元宇宙的发展将有力推动社会各层面的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他表示,业界已在积极地跟进相关技术研究和解决方案设计,力争抓住元宇宙带来的产业机会发展壮大。
“谷歌无人驾驶团队在现实中只完成了0.32亿公里的道路测试,但在虚拟场景里已经积累了241亿公里。因此,很有可能我们还在推动超大规模AI计算与赋能平台扩建时,别人已经在孪生世界中推理创造出新的模型,突破了AI计算的瓶颈。”另一位科技界代表康凯指出,上海不能只是单一地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而更应该在元宇宙、全真互联网等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布局,挖掘超级智能算力。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解决顽疾要靠制度发力
■本报记者 王闲乐
在“贯彻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专题审议会上,十余位代表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安全保障等话题积极发言,代表们认为,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最终评判标准是能不能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分量要重得多,更加考验政府部门的能力。”李飞康代表举了“马路拉链”的例子,一条道路多部门反复开挖,市民意见很大,“这说明不同部门间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应该尽快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厉明代表关注了非机动车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建议细化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中一些较为模糊的规定,还可以引入积分处罚制度,加大力度解决这一顽疾。
“当前,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基层队伍的法治素养、能力和水平,难以匹配愈加繁重的治理任务。”彭燕玲代表建议,要关注基层法治建设,在人、权、机制等方面精准发力,切实增强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同时,完善基层干部定期跨区域交流机制,强化对街镇法治评议和过错责任问责力度,真正提升各级干部对法治的敬畏感。
戚建豪代表建议,全面梳理和提升现行的各类建设管理标准,及时修订已不符合时代的部分,可以运用大数据系统,智慧化预测风险、防范风险。范伟华代表则呼吁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安全保障。(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