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复旦碳价指数”:国内首个“碳价指数”来了

2021年11月09日11:18 | 来源:新闻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复旦碳价指数”:国内首个“碳价指数”来了

  晨报讯 国内首个“碳价指数”来了!

  11月7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碳交易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全国碳交易市场相关企业和机构支持下,在沪发布反映碳市场各交易品特定时期价格水平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即复旦碳价指数(Carbon Price Index of Fudan,简称CPIF)。

  根据模型计算得出的首期“复旦碳价指数”,10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最低40.00元每吨、最高为44.32元每吨,12月全国碳排放配额最低为43.67元每吨、最高为52.24元每吨。从10月CEA实际交易情况看,10月CEA复旦碳价基本与10月全国碳市场上CEA的交易状况吻合,这也意味着“复旦碳价指数”首期结果良好,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据悉,全国碳市场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价格指数也即将面世。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将近,企业被要求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2019年和2020年的配额清缴。目前全国碳市场约九成的重点排放单位已完成交易账户开立。随着履约期临近,全国碳市场交易有望活跃。在此背景下,全国首个“碳价指数”——“复旦碳价指数”在上海发布,引人注目。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表示,“复旦碳价指数”的研究开发展示了复旦大学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希望能够助力全国碳市场发展,赋能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建设,助推“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希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以复旦碳价指数为开端,在碳交易、碳金融和相关前沿领域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和校内其他单位更好协同,与业界形成更紧密的双向互动协作关系,也为中国碳市场、碳金融培养更多高端专业人士,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指出,“复旦碳价指数”的发布将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很好作用。相信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复旦碳价指数”将进一步迭代,成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指数。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介绍,中国2011年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截至2021年11月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14.11万吨,累计成交额9.89亿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不过仍表现出明显的新兴市场特征,即交易主体类型少、数量小,市场流动性较弱、价格波动性较大,信息不对称现象较明显,碳市场管理制度与交易规则有待健全,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复旦碳价指数”应运而生。

  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介绍,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首批推出的“复旦碳价指数”包括五项指数,分别为:

  1.全国碳排放配额价格指数;2.北京和上海履约自愿核证减排量价格指数;3.广州履约自愿核证减排量价格指数;4.其他地方试点履约自愿核证减排量价格指数;5.全国碳市场自愿核证减排量价格指数。

  随着全国碳市场发展,复旦碳价指数未来将针对国内碳市场上的新品种、以及国际主流碳市场的交易品种,研发推出对应的碳价格指数。

  在该指数研发过程中,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参考了国际通用定价模型,分析碳价格形成机理,充分考虑中国碳市场特征,形成了相应的方法论。据此方法论得出的价格指数可以反映碳市场上的各类信息,包括碳资产的供求状况、各类能源价格、企业的减排成本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等。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碳价指数”首批专家委员会委员阵容强大,除了杨玉良、陈诗一,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校长包信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青,上海中金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之曙,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以及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小全,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晓宇等。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