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金九银十” 提车延期:持续“芯荒” 加价售卖普遍
一般来说“金九银十”是大多数行业的销售旺季,不过由于全球汽车芯片短缺愈发严重,今年的“金九银十”,却让汽车行业遇上了难题。而导致这个难题的是一张小小的芯片。目前买车卖车有多难?芯片到底缺多少?全球芯片都短缺,为何会让汽车最“芯荒”?眼下又该如何解决?
“金九银十” 提车延期 加价售卖普遍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持续至今,全球汽车芯片短缺越来越严重,当“金九银十”遇上“芯片荒”,会对普通消费者产生什么影响?跟随总台央视记者去现场看一看↓↓
中秋节日期间,在北方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记者看到,前来看车的消费者比较多。于女士几个月前获得了北京新能源小客车的指标,在咨询了多家经销商后,提车周期延长,令她感到担忧。
消费者 于女士:这个车这两天会尽快订了,提车周期有点慢现在,不是说芯片都断产了,我还得等两到三个月。到时候如果说真的拿不到车的话,我可能就赶紧换有现车的,不能让那个指标过期了。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不少新车预订之后,提车时间普遍延期,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此外,车市还出现了加价售卖的现象。
北京某4S店总经理 黄浩权:因为芯片短缺,现在生产量少。有些车也需要订单,我们现货不多,平均涨两万块钱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2021年8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45.3万辆,同比下降14.7%,8月零售环比下降3.3%。
目前汽车芯片缺口到底有多大?
日本称半导体为“产业之米”,这真不是夸张。以汽车产业来说,一辆传统燃油车上,平均有100到200多个芯片,而一辆新能源车上有300到600个芯片。一个芯片供应不上,一辆整车可能就不能下线。那么,目前汽车芯片到底缺口有多大?
汽车芯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负责算力,比如自动驾驶系统;第二类负责功率转换,比如电源和接口;第三类是传感器,比如用在汽车雷达、气囊、胎压检测。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中国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逐渐加剧。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陈玉东:去年10月份开始,(汽车芯片)会短缺10%到20%。那么到了今年七八月份,短缺度达到了80%以上。
博世中国区有关负责人说,一辆传统燃油车上,平均有100到200多个芯片,而一辆新能源车上有300到600个芯片。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芯片产量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一个芯片供应不上,一辆整车或许就不能下线。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陈玉东:平均一个车上几百块芯片当中,只有17片是来自于博世的芯片。全球十大半导体供应商,都有给我们供应不同种类的芯片。如果这个零件是安全性相关的零件,少一块芯片,这个产品做不出来,那么整车厂是不敢投产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芯片短缺的影响,全球不少车企纷纷下调了产销目标,预计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20%以上。
全球芯片短缺 根源在哪里?
目前面对芯片短缺的不止汽车行业,电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制造商都已经拉响了芯片短缺的警钟。芯片为何会出现短缺?而且是全球性的短缺呢?分析认为,芯片制造门槛高、供货周期长、罢工停工以及政治干预,都是导致当前全球性芯片短缺的原因。
制造门槛高 产能不足
造成半导体芯片产能不足窘境的原因之一,是进入半导体制造业的门槛高得惊人。一家半导体代工厂的建立首先需要100亿~120亿美元的前期投资,然后至少3年才能投入生产。即使到那时,也不能保证一家新晶圆厂的芯片产量能与现有的芯片产量相匹敌。芯片会迅速迭代,价格压力是科技行业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盈利能力面临着很多风险。
供货周期长 数月起步
其次,芯片供货周期长。不论是从采购、组装,还是制造的角度,都需要好几个月。举例来说,前端晶圆加工往往就费时6~9个月,大量生产之前又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来组装和测试。根据装置种类不同,量产也经常需要3~4个月的时间。
罢工停工外加政治干预
此外,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意法半导体在欧洲的工厂发生罢工,东南亚多国因疫情影响导致芯片组装工厂停工。今年年初美国半导体重镇得克萨斯州遭遇寒流出现电力短缺,3月份日本车载芯片厂商瑞萨电子公司工厂发生火灾……这些都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紧张问题凸显。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为了打击其他国家的科技产业,修改了芯片出口规则。包括英特尔、高通、美光和AMD等在内的一批美国芯片在全球半导体芯片市场中占比已经从30年前的37%下降到目前的12%左右。
全球芯片短缺为何导致汽车最“芯荒”?
其实,全球芯片短缺导致涉及电子设备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这是为什么呢?
有业内统计数据显示,汽车芯片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需求占比仅为10%左右,但受疫情因素影响,大量芯片产能向利润更高的电子消费类转移。此外,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也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企业对汽车行业的供应压力。
芯片或成汽车产业“生死命门”
那么,眼下芯片短缺的困局,尤其是汽车行业“芯荒”的局面如何破解?我们的国产芯片能否解决燃眉之急呢?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475亿美元,但我国自主品牌车企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的4.5%,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却占全球市场达30%以上。
有业内人士提出,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芯片将代替发动机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生死命门”。
芯片告急 如何保证供应链安全?
作为全球新车产销量最大的市场,我国已经具备成熟的汽车产业链。那么,如何将芯片,这个未来汽车产业的“生死命门”攥在自己手里?如何保证供应链的安全?来听听行业专家的分析↓↓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 张进华:实际上从多年前已经开始芯片的研发、生产、应用的部署,包括多种多功能的芯片,包括计算芯片、存储芯片、控制芯片。从研发到设计到本地的产业化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 董扬:从长期来说中国需要建立芯片的生态,我们要建立芯片的标准体系,要建立芯片的测试体系、应用体系。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安铁成:过去都是汽车产业本身整车和零部件的这种合作,可能最多延伸到原材料。像我们的半导体,应该说和基础行业融合不是很多,或者是在产业链的范围之外。所以说要打破这个产业的这种界限,实现融合。
汽车业持续“芯荒” 救“芯”丸在哪儿?
全球汽车业遭遇芯片短缺,作为已连续十多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大国,我国自然切实感受到这种短缺。汽车芯片短缺的背后,反映出哪些问题?破解汽车业以及其他涉及芯片产业的救“芯”丸在哪儿?来听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的分析↓↓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徐洪才:我们汽车的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全球的这种市场状况必然会影响到我国,使得我国面临“缺芯”的风险更大。就其本质而言,汽车“缺芯”是供不应求的一种具体体现。要摆脱目前汽车芯片市场供不应求的困境,需要多管齐下。
首先是改善供给,因为汽车的芯片要求不是那么太高。美国对中国“断芯”,对我们“卡脖子”的主要是在14纳米以下的高精度的芯片上。实际上我们可以扩大进口,改善供给,也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扩大自身生产的能力。从需求的角度,还是要稳定市场的预期。
今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创下了历史纪录,我觉得美国很可能会恢复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美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是华尔街,还是硅谷的高科技企业,都比较看好中国的市场,未来有改善的可能,特别是对我们自主创新,对我们自身的这种能力,我们要充满信心。
总之,从供给和需求几个方面,包括稳定心理预期,多管齐下。目前这种人为导致的芯片供给不足的情况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