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大江东

大江东︱复刻“东方大港”!沪企为“一带一路”输出智慧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沈文敏
2021年09月03日09:08 |
小字号

以色列海法新港全貌

蔚蓝色的地中海东南岸,红白相间、巍峨雄壮的桥吊一字排开,铭牌上“上港集团”字样格外醒目……北京时间9月1日深夜,由上港集团在海外投资建设并拥有运营权的自动化集装箱港口——以色列海法新港开港仪式以视频形式连线举行。

随着码头现场一声鸣笛,桥吊操控员坐在崭新的中控室,远程操作起吊,第一箱集装箱接受自动化指令缓缓升起,被装入首靠船“中远海运阿尔卑斯”指定位置……海法新港码头顺利投入运营。这是我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为“一带一路”合作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法新港开港第一箱货物通过远程操作起吊。

逐梦地中海,建设“一带一路”沿线标杆港口

海法新港是中以两国间首个港口合作项目,也是上港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成为海外投资建设并拥有运营权的第一个港口。

海法新港位于地中海东南岸的以色列海法市,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隔海相望,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海法港是以色列北部的交通和工业中心、地中海沿岸的铁路枢纽,在国际航运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港口。

6年前,上港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经过激烈的竞标,从多家国际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海法新港码头运营权,2018年正式启动港口建设工程。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一期码头岸线长度805.5米,年设计吞吐量为106万标准箱;二期码头岸线长度715.7米,年设计吞吐量为80万标准箱。以色列国家港口公司负责该项目码头水工和码头前沿部分的建设,上港集团以色列公司(以下简称以色列公司)负责项目码头后方陆域的地基处理、上层建筑施工、设备配置等投资建设,开港后全面负责运营管理。

这个以色列60年来的首个新码头,也是迄今为止地中海沿岸最先进、最绿色、建设速度最快和成本最节省的码头,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港口技术,在自动化程度、作业效率、节能环保、客户服务等各方面都会给海法港,乃至整个以色列港口行业带来提升。同时,将大大改变当地港口拥堵现状,为以色列及周边地区货物流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推动上海港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各港口之间的业务联系,成为进出欧洲市场的重要贸易通道。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上港团队打响海外建港大会战

“回顾整个项目的历程,从2014年筹划,2015年投标并中标签约,2018年开始接收地块并全面建设,直至正式开港,经历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这期间,受到了规划调整、全球疫情、异常天气和地区冲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上港集团副总裁方怀瑾回忆道。

“有一次火箭弹袭击,离码头3公里不到,现场防空警报响起时,所有人都进入安全屋躲避。”驻以团队回忆起在以色列的遭遇,仍心有余悸。尽管抵达以色列之前,每个中方员工对当地安全状况有所了解,且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现实还是超出想象,给处于建设加速期的海法新港码头带来严重影响。最严重的时候,轨道吊的控制系统供应商——美国TMEIC公司的工程师紧急撤离以色列,给设备调试带来重大影响,中方员工压力陡增。以色列公司首席技术官兼操作部经理秦涛及时挺身而出,与每位中方员工交流,缓解他们的焦虑。

项目推进中最常见的是“选择题”:同一行业,两套标准。

以色列港口工程技术管理与国内差异较大,工程涉及以色列当地标准、蓝皮书、美、英、德等各种标准、规范,项目整体技术管控存在极大困难。2017年在堆场图纸深化设计时,当地咨询工程师根据以色列标准和常规做法,提出了要按照海法老港、阿什杜德老港(以色列南部港口)的建设惯例,轨道吊基础必须打桩。但按照上海港码头建设实践经验和对海法新港的地质结构情况分析,并不需要打桩。为了说服以色列相关管理部门采用“中国方案”,上港集团邀请所有当地咨询工程师到中国实地考察上海港,并辅以详实的数据和上海港码头堆场实际说明,最终得到当地认同。

这件事在以色列产生了震动,一个资深结构工程师说,上港集团的实力说服了一群专业的工程师,同时相当于改变了以色列相关的标准,“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以色列港口的一抹“中国红”“上港红”也得来不易。按照当地航空管理局和当地相关标准强制规定,项目桥吊和轨道吊的颜色必须是“橙色+白色”,而不是上港集团传统的“红色+白色”方案。通过举例说明和详细解释,最终还是改变了当地传统的标准。

按照上港集团的传统颜色“红色+白色”实施,一排整齐的自动化桥吊,在地中海岸上立起了一片红色。

面对疫情没有停工一天,“难上加难”也要迎难而上

经历TABA(即:工程详细建设规划,由以方负责申请获准,这是获取施工许可的必要前置条件)延迟、劳动力短缺、暴雨、巴以冲突等事件影响,尤其是去年度疫情汹涌而来、反复起伏,当地很多外资企业项目被迫中断,但偌大的海法项目没有停工一天!靠着几十个中国工人和零星的外国劳工努力推进着,当地政府官员都惊叹于上港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的速度和执着。

疫情初起,驻以团队迅速组织储备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从国内紧急采购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酒精洗手液,全面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日渐恢复正常,国外疫情却始终得不到有效遏制,人员经国际航班往返受阻,当地防疫物资供应不畅。工程指挥部大后方与前方始终保持密切沟通,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优势,积极筹措前方紧缺物资,化整为零,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向前方输送药品、慰问品和防疫物资。前方团队坚守一线,按照最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坚决贯彻现场中以人员隔离,实行最严格的外出管控制度。

在保证零感染的前提下,工程进度也按节点目标推进。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振华设备在没有任何外援的前提下顺利如期卸船,就连一向声称不对任何人开放的Ashdod新港也主动联系想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因为他们的四台桥吊因疫情一再拖延,无法到达现场。

设备的系统测试、联合调试以及实船作业,是“唤醒”自动化码头“智慧大脑”的关键一步。一旦有设备交付,以色列公司立即开展新设备的单系统测试,并且分派人员对已完成单系统测试的桥吊与轨道吊进行设备与系统的联合调试。

5月,以色列公司进行了首次空箱进箱测试。测试人员克服集卡引导功能尚未完善、港区进出港闸口也未完成调试等困难,提前制定空箱进箱的整体作业流程与方案,并完成作业任务分工、人员分组与系统新功能操作培训,确保外集卡有序进港。

7、8月,以色列公司先后进行了4次实船作业,旨在提升完善系统与设备的配合。第一次进行实船作业时,现场无线网络、闸口都没有完成,桥吊和轨道吊司机自己到现场指挥,业务员主动到门口抄车号和箱号,弥补设备的功能空缺,最终完成了空箱进场。

刚通过培训取得实习资质的喊勾手缺乏实操经验,于是从上海港调派的操作经理和现场主管手把手地带教……经过努力,完成了桥吊的船舶作业调试工作、闸口和EDI的测试工作和轨道吊自动化推送工作,作业过程中发现的系统和设备问题都逐一予以解决,不漏盲点、不留隐患,为顺利开港做好充足准备。

“以色列超过99%进出口(货物)通过港口进行贸易,海法新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港口,将是改变行业规则的码头。”IPC(以色列国家港口公司)总经理伊萨克?布鲁门塔尔在不久前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从无到有建成了这个码头,从海里划了84万平方米的地方。”IPC新港负责人诺阿·欧仁向当地记者介绍道,为了建造这个巨大的港口,用了几百吨石头建防浪坡,并填埋沙子。以色列不少民众对海法新港开港充满期待,希望进港船只排队、进口商品价格偏高等棘手难题得以缓解。

以色列港口首次迎来15000 TEU超大集装箱船

复刻上海港“智慧大脑”、仅用时三年就建设完成并开港、产生了许多提升以色列港口行业的新规则、港口专业能力获得认可……海法新港的启动,打开了以色列通往世界的新门户,载箱量超过15000 TEU 的船舶,有史以来第一次停泊在以色列的港口。同样,上海也向以色列学习港口科技、创新方面的先进理念,更好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未来,双方将共同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努力把海法新港打造成地中海东岸的重要节点,以及上海港连接中东、欧洲的战略支点。

(本文图片为上港集团提供)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