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设“名师面对面”,课后服务升级!落实“双减”,市教委推出6项举措
继续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工作,打造“永不落幕的空中课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建立培育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加快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推进落实全员导师制全覆盖工作……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部署,开学前夕,上海市教委出台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六项举措,着力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好服务学生差异化教育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建设高质量作业体系,“空中课堂”将开设“名师面对面”栏目】
新学期,市教委将继续加强作业管理工作,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上海将分类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做到“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疑难作业不带回家”。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市教委教研室将加快出台校本化作业体系建设专业指导文件,加强研究并指导学校建设校本化作业体系,努力实现教练考一致。市教委要求,学校要对完成基础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并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作业和学习资源推送机制。上海还将推动各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公示作业平均完成时间和作业内容构成),并加强督导检查。各区要出台学校作业管理监测办法,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空中课堂”是近年来上海教育的一大品牌,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起到重要作用,深受欢迎。新学期,这一平台将迎来升级版。一是重点建设重难点讲解教学资源。面向初二初三年级学生,遴选优秀教师,结合相关学科单元教学重难点问题,制作重难点名师精讲课,作为“空中课堂”资源的有效补充。课程内容将聚焦单元目标,强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提炼、总结学科思想方法,凸显学科的核心概念、关键能力。二是广泛征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关注点,由名师团队遴选高频和高质量关注点,并开展集中答疑。“空中课堂”将新设“名师面对面”栏目,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升教师问题化教学能力,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名师团队由全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团队等志愿教师组成。三是开展线上个性化辅导。各区校将统筹优秀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区校在线平台,组织优秀教师团队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
【积极探索、整合资源,课后服务再升级】
新学期,坚持“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原则,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将推行“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目前,本市已实现100%公民办小学都开展了课后服务,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总数达到67.6万人,约占全市小学生在校生数的78%,有4.9万小学教师参加了课后服务,占本市小学教师总数的80%。
学校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辅导和答疑,为初中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科技、劳动、安全实训、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可结合主题式综合活动、项目化学习和学校办学特色等设计服务内容。
市教委表示,课后服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或已有课后服务难以满足需要的,可适当引入符合条件的校外人员。学校可视具体情况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调休等措施,努力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各区整合退休教师、志愿者和其他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作为课后服务的补充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各类少年宫、少科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区、校将初中课后服务有序延伸到校外艺体、科普、安全实训等场馆。支持和鼓励区、校在课后服务中因需引入社区教育资源、社会公益力量,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探索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区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过程中可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段特点,利用“空中课堂”“专题教育网”等线上教育资源;各区也可积极开发与整合区域优质线上教育资源,供学校选用。
【促进优秀教师流动,打造更紧密的新型教学共同体】
新学期,将通过促进优秀教师有序流动,实施学区、集团捆绑式考核评价和联合教研等多项举措,为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围绕教育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实施学区、集团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通过备课、教学、作业、教研、质量监控的整体设计和运行,打造新型教学共同体,提升所有成员校的教学质量,形成成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不断满足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市教委表示,各区要完善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和时间表、路线图。
据初步统计,年内全市将建设紧密型学区、集团57个,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8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18.16%,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到29.3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2.07%。从教研机制看,各紧密型学区集团已普遍建立跨校教研机制;从捆绑式考核评价看,各区对牵头校(核心校)年度考核中涉及成员校发展进步情况分值比例平均值约为19.94%。
【是良师也是益友,全员导师制将实现中小学重点年级全覆盖】
今年春季学期以来,“全员导师制”已先后在全市12个区186所中小学开展试点。通过试点,市教委深入研究导师的范围界定、实施目标、基本职责、规定任务、匹配机制、角色定位、专业支撑、教学环境、保障激励等“十大问题”。据介绍,中小学全员导师制是中小学校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教育现代学校治理制度。
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每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
这项制度强调“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理念,明确了教师成为“良师益友”、做好“家校沟通”两项关键职责。通过推动全体教师人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每个学生提供持续关心关怀和全面发展指导,疏解学业压力、增强成长信心。通过引导全体教师做好与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实现开学家访全覆盖,优化日常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积极缓解家长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
新学期,在已有试点基础上,上海将在全市中小学重点年级推行全员导师制。初中阶段学校覆盖所有年级;小学阶段学校,可结合办学实际,选择重点年级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可结合育人方式改革和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综合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实践。
为配合全员导师制推广,上海积极开展专业资源开发和培训调研指导。下发了《师生关系指导手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作业命题指导手册》3本专业指导手册,同步实施市级种子教师培训,启动区、校教师全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下一步,上海还将开发相关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包,为推广全员导师制提供支撑保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