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湛恩烈士故居主题馆开馆 沪上高校红色育人版图再添新地标

2021年06月26日19:58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6月26日电 (葛俊俊)在上海理工大学湛恩大道旁,坐落着一栋红砖白窗的老建筑,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爱国志士刘湛恩曾在此居住十年之久。时光荏苒,上海理工大学的师生们不仅守护着这座意义非凡的老建筑,更是代代传承着血脉里宝贵的红色文化基因。历时一年多,刘湛恩烈士故居于6月26日重新亮相。

刘湛恩烈士故居重新亮相。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再现建筑当年风貌的同时,学校还组织了“热血铸丰碑”和“丹心向春晖”红色文化主题展,将故居打造成展示、传播学校百年红色文化的“初心之地”和“荣光之地”,为沪上高校红色育人版图再添新地标。

刘湛恩烈士家属与校长丁晓东为刘湛恩烈士故居揭牌。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开馆。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

“热血铸丰碑”主题展。人民网 葛俊俊摄

沿着木质楼梯走入“热血铸丰碑”主题展,在参照原貌复原的书房中,细心的人会发现角落里放着一把拐杖,触地那一端已经严重磨损。90年前,老校长每天都会拄着拐杖到校园里走走,和师生们谈心论事,只因这里是他最爱的“沪江大家庭”;也是在这里,他追求卓著、锐意革新,让沪江大学从“在中国的大学”变成“中国的大学”;也是在这里,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积极探索教育救国之道,铸就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1938年,为抗日救亡奔走的刘湛恩不惜以身殉国,他用热血践行了“广义的、建设的、纯正的爱国心”。然而英雄倒下、战歌未息,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上理人的血脉。他们将红色文化的鲜亮印记镌刻进了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史荣光,绘就了上海理工大学红色基因的精神图谱,成为一代代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的生动教材。

主题馆的建设也牵动着每一位师生的心。预约通道还在调试的时候,出版印刷与艺术学院辅导员张丽老师就提交了预约申请,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带着90余位同学前来“打卡”。“我们想在这里为毕业生党员上好离校教育的‘最后一课’,通过寻根红色文脉,让这些校史资源中最宝贵的篇章成为他们日后成长的精神食粮。”张丽感言道。

报国故事在这里续写

“丹心向春晖”主题展。人民网 葛俊俊摄

一楼展厅“丹心向春晖”主题展,通过剪影方式,融合了学校发展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文化脉络、地标建筑等元素,诠释了一代代上理人的报国故事。

五大展陈单元徐徐展开,从沪江园里的革命先行者、统一战线上的文化斗士、峥嵘岁月里的红色堡垒,到新中国成立后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再到新时代勇担制造强国使命,再现了上理师生牺牲救国、科教兴国、制造强国的光荣史。

“祖国在召唤,工厂在招手,我们在战斗中成长,在不断的学习与进取中,在永远在工作与锻炼中,都能听到我们胜利的歌声。”泛黄的纸张,隽秀的字迹,馆里陈列着历届在四川东方锅炉厂工作的94位校友写给母校的信。

这岁月的回响,穿越半个世纪,依然声声热切、句句诚挚。动力产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发展的基石,这封信的背后,是一批批上理学子投身“三大动力”“大小三线”建设的缩影,他们奔向东北、转战西南,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青春。

一个个铅字、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参观者们流连其中感受一代代上理人奔赴祖国南北的拳拳报国“丹心”,一项项硬核技术助力中国制造蓬勃发展,是时空流转里最好的红色回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今年毕业的彝族小伙罗起的子,选择去上海汽轮机厂工作。“展览内容让我很受触动,各行各业的上理先辈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一幕幕仿佛近在眼前、激荡人心。从‘卓越工程师摇篮’走向‘中国汽轮机摇篮’,我愿紧紧跟随他们的步伐,在上汽挥洒汗水,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续写’新时代的报国故事。”

这里的思政大课永不落幕

红色基因在上海理工大学代代传承,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成为了上海的又一处党史“教室”。

“刘湛恩烈士故居是集体记忆的承载地,鉴往知来,向史而新,更是对未来提供启示与动力的精神引领地,我们希望它不仅要在空间上成为学校的‘文化地标’,更要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高扬爱国主义教育旗帜上成为‘红色基地’。”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坚勇说道。

这座党史“教室”承载着百十年红色基因赓续的精神力量,熔铸成学校最鲜明的文化底色。丰富的展陈如同精心设计的“教材”,与故居一道进行实景化、沉浸式教学,构成了永不落幕的思政大课。

“教室”中不可或缺的是“教师”,上海理工大学整合红色资源,邀请上海韬奋纪念馆、国歌展示馆、李公朴研究会、扬州烈士陵园纪念馆的专家学者来到现场,他们作为学校红色文化讲师团成员,在“馆长讲党课”环节,为师生立体讲述了与校史密切相关的红色故事。

开馆仪式后,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将面向公众开放,接受校内外人员预约参观,它将是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的课堂,也是校友返校重温校史、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园。学校还将联合大中小学和街道社区开展系列活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扩大展馆的“溢出效应”,从校园内到校园外,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丰厚的精神滋养。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