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提升全球叙事能力,上海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姜泓冰 黄晓慧 曹玲娟

2021年06月25日08:28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提升软实力 上海再攀高”系列报道之四】

“持续提升全球叙事能力,更好向世界展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明风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充分讲好人民城市建设、中心城市功能、超大城市治理等精彩故事。”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全球叙事能力,作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硬核能力,被写入了6月22日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

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对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责无旁贷,勇挑大梁——这座红色之城、开放之城、创新之城,以增强全球叙事能力为己任,将构建各方面共同行动的国际传播格局,努力把故事讲活,把平台建好,把朋友圈做大,更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上,市委书记李强为外宾们讲述了三个故事。 陈正宝摄

建好平台,讲活故事

“多到上海走走看看,也希望大家把上海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期待更多海内外朋友来上海成就梦想、共创奇迹。”6月16日,在首次亮相的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致辞时分享了3个上海故事,向线上线下近800名与会代表发出诚挚邀请。

这场由中联部和上海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吸引了近100个国家、126个政党和友好组织的740多名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参加,40多个国家驻华大使现场出席。

国际友人聆听的这3个故事,既有改革开放史诗——垂直型的“金融街”和竖起来的“外滩”;也有“一江一河”蝶变奇迹——徐汇滨江大型储油罐等工业遗存变身网红游览点和艺术中心;更有超大城市的绣花功夫——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怎样服务好2487万人口、6万栋高楼、27万台电梯、600多万辆机动车。

不仅如此,上海还请来5个普通上海人,站上舞台与外宾对话,讲述工作见闻和他们的梦想。“刚听说要给这么多老外讲,他们都很紧张。但他们的讲述并未多加修改和训练,以免失真。”一位参与筹办特别对话会的人士告诉大江东,这也是对外交流的一次创新。

这些故事把上海作为一个缩影,讲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与会者兴致盎然,纷纷聊起自己眼中的上海和中国。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到访过上海的巴拿马民主革命党总书记冈萨雷斯说,上海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人民生活水平惊人改善,科技进步成果显著。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的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

多国驻华使节探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6月6日,驻华使节在浦东展览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

面对国际传播中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上海以建好平台、搭好通道,不断扩大朋友圈、推动对话沟通来“补差”。2019年,上海成功举办了87场国际会议,仅次于北京的91场。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进博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依然高朋满座、热度不减。

“我们能够做好中国的事,却还不会讲好中国故事。上海要率先探索。”6月22日举行的市委全会上,市委书记李强道出了上海聚焦城市软实力主题的另一重考量——不仅要内聚人心,还要外塑形象,学会更好向世界展示国际化大都市的文明风貌。

率先探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上海自有底气。市长龚正在市委全会分组讨论中介绍说,上海仍然是外商在华投资的首选地。2020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逆势上扬,增长6.2%,达到202.3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继续上扬,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去年,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1家、外资研发中心20家;今年1-5月还在继续增加。上海已有一批重量级国际平台,可以设置全球性议题,传递中国声音,推动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实现跃升。

驻华使节们走进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居住的长宁区古北市民中心,了解社区事务如何决策,来自城市基层的意见建议又是如何影响国家立法的。 姜泓冰摄

“城市有魅力,还要想办法把故事讲得好。”崇明区委书记李政说,过去我们重视产品走出去,后来是服务走出去,今后还要让故事走出去。正在崇明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以“花开中国梦”的主题,充分展示了崇明生态岛建设20周年的成果,让上海的生态文明故事走进了到访的外国友人和国际企业家的心里。

“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上海故事是百年来中国历史浓缩的精华。作为一座光荣之城、奇迹之城,上海的奋斗历程蕴含着党的诞生地的故事、人民城市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以及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时代故事,上海正努力建好平台,把好故事讲活。

老外视角,上海出圈

上海永康路上的熊掌咖啡店。 资料照片

“上海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给了我很多充电时间”“上海是一座有趣的城市,让我相信我居住在未来”“爱上上海的理由,还有很多”……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百集“故事汇”《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凭借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成为今年夏天霸屏的“爆款”短视频产品。

短视频的主角是100位来自全球六大洲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体育明星和普通的创业者。在镜头面前,他们娓娓道来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

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制作的系列融媒体产品《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自今年4月在网上开播以来,点击量超过5亿次。这些短视频在境外各平台,包括Twitter、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累计播放和阅读量超过6000万次,反响热烈。老外视角下,上海“出圈”了。这无疑,也是上海“外宣”的一次“跳变跃升”。

“上海吸引了很多外国朋友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立足上海城市特点,通过多维度内容展示、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形态传播方式,帮助外国朋友更好观察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说。

百集短视频《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宣传海报。资料图片

今年5月27日上海解放72周年纪念日当天,《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加推6集上海解放特辑。

历史还是那段历史,换一个视角讲述,引发更多国外受众共鸣。来自美国的裴文德,曾是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副馆长,他看后意犹未尽:“很少有人会从这些细节讲述上海历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认为,“主体单一、维度欠少、层次不分、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都成了制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瓶颈。进一步打造上海的城市软实力,真正让上海形成“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战略优势,就必须做好国际传播这篇大文章、好文章。

为了做好这篇大文章,上海转换视角、创新表达,让外国朋友来讲述,或用老外熟悉的方式去表达,更加真实、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说服力。为了让外国朋友更好了解中国共产党,上海日报、上海外语频道、第六声等媒体都制作了形式丰富的外语报道,且基本上都由外国记者讲述。

讲故事,不仅是史海泛舟,更是记录当下,呈现一个个生动、鲜活、就在身边的新时代故事——说来容易,但其实,却必须要以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为基石,是城市软实力的综合展现。

德国人耕贝克讲述自己在上海的故事。资料图片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健康创新事业部负责人、德国人耕贝克和妻子在上海生活快3年了。自称“骑车控”的耕贝克,会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游览外滩、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等地标。

“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不仅有迷人的现代时尚,更有对历史的尊重与保护。这里的人对历史有一种天然的感情,从中汲取力量,坚定前行。”耕贝克说,过去一年多,他看到无数中国人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将病毒阴霾逐出生活,“我们把上海的生活情况告诉身在欧洲的3个儿子,尤其说起刚去复兴中路听了一场交响乐,孩子们说‘到上海工作,令人羡慕!’”

这一份份“羡慕”,让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在科技部(国家外专局)发布的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票选中再次排名第一,实现“八连冠”。越来越多的像耕贝克一样的外国人,选择“令人羡慕”的上海,留在“令人钦佩”的中国。

“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刚闭幕的上海市委全会,高扬起这样的城市软实力理念。同时,这样的提法,也是上海落实总书记嘱托,对“人民城市”发展理念的延展与深化。市委书记李强称,上海市民,就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真正代言人。

上海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让在沪外国朋友向自己的同胞、亲朋好友传播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通过国际视角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正是上海发挥人民外宣的实践与格局。将人民群众蕴含的磅礴力量充分释放出来,用各自不同却又有共同特质的“上海话”,却将上海的声音形象演绎得更好、传递到更远。

期待上海的未来,以更好的全球叙事能力,让中国故事更能深入人心、远播世界。

(责编:严远、轩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