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水平开放 脚步永不停滞

2021年06月21日08:34  来源:上观新闻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

2018年11月

■本报记者 吴卫群

从空中俯瞰,上海西郊的大虹桥地区,京沪、沪宁、沪杭等多条高铁线汇聚,虹桥国际机场一派繁忙,国家会展中心巍然伫立……这里,是当之无愧的“磁力中心”、“流量中心”。

2021年2月4日,大虹桥又一次吸引世人的目光——国务院正式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

此时,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在这里举办过三届。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年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阐释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

上海是这些宣言的见证之地,也是践行之地。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上海一路走来,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开放”。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也是在外部变局中,始终坚定的方向和价值。

“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这是2018年11月,习近平在全世界面前对上海的赞誉。

解读上海的开放,可以有多个视角。而这些年在大虹桥发生的事,无疑是特别的缩影。

一场盛会,一次“成人礼”

一个展搞活一座城,在虹桥商务区广袤的土地上,最吸睛的建筑物便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后来,它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如果把大虹桥比作一个曾经青涩的少年,那么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就是它的“成人礼”。

“进博时间”忙碌充实,“四叶草”里好戏连台。2020年11月10日,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很多大型国际展会在按下暂停键的情况下,第三届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落下帷幕,各方合作意愿热度不减,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额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生动诠释着“中国机遇”的丰富内涵。

三届进博会构筑起三个进步的阶梯。如今,当你行走在虹桥商务区鳞次栉比的商务楼宇之间,会发现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从无到有,已引进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品牌、2万多种商品;会发现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已经引进近30家贸易及服务机构入驻,与全球150多家贸易及投资促进机构建立了联系。如果你在虹桥商务区投资兴业,还在这里安家落户,会发现已有24家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入驻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英美日韩等十余所国际学校落户虹桥商务区……

而这背后,一切早有铺垫。

2015年,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从“大浦东”的开发开放高地,转战“大虹桥”的开发开放热土。作为大虹桥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他表示:“虹桥商务区历经十余年开发,按照既定的规划建设和功能打造目标,正稳步走在向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华丽转身的道路上。”

“大交通”枢纽功能全面提升。作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虹桥机场和虹桥火车站年旅客吞吐量近9000万人次,其中越来越多的旅客变成了顾客。

“大会展”品牌形象日益凸显。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达2016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参展商变成了投资商。

“大商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今年1月,上海外资项目集中签约,虹桥商务区8个项目总投资额逾4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达38%。目前,虹桥商务区已吸引7万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积淀,大虹桥要在上海开放布局中做“枢纽”,显得水到渠成。

一个枢纽,一个突破口

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北向拓展带、南向拓展带共同发力,一个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总常住人口15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2.3万亿元的“大虹桥”,已经初现雏形。

“向东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相得益彰;向西看,又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珠联璧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说,“在新发展格局中,上海的定位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落实到具体操作中,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就是这样一个点、一个突破口。”

根据《总体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市域范围2100平方公里。为什么这个承载国家战略的国际开放枢纽会“落户”大虹桥?曾长期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系统工作,现任上海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认为,这是虹桥地区良好的历史积淀和发展现状决定的。

“国际开放枢纽选在虹桥地区,非常好地体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这个地方历史上就是上海乃至国家的枢纽。”他说,虹桥有我国最早的三个枢纽机场之一——上海虹桥机场,当年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对外的唯一空中通道。改革开放后,上海在西面成立了三个开发区,虹桥开发区就是其中之一,另两个为闵行开发区和漕河泾开发区。“这是当年上海乃至中国最好的三个开发区,当年虹桥的定位就是开放型、枢纽型,后来上海的外经贸委、外资委也都搬到了这里,这里有很好的历史积淀。”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华源回顾,从当年“轨陆空”齐全的“综合交通枢纽”到如今面向世界的“国际开放枢纽”,虹桥的建设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0版,综合交通枢纽催生新兴现代化商务区;2.0版,进博会大平台赋能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3.0版,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承载地。

从1.0版到3.0版,历史年轮上,镌刻着一个个难忘瞬间: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调研长宁区,专门提到“大虹桥”的概念。对于当时正在开工建设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他特别指出,这既是上海的枢纽,也是长三角的枢纽。2009年建成投运后,虹桥枢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综合交通枢纽。

200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虹桥商务区,初始面积86.6平方公里。2011年,以“智慧虹桥,低碳生活”为开发宗旨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从规划期正式进入开发建设期。

2014年,国家会展中心A、B馆率先正式竣工交付使用;2015年3月起,5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全部投入使用。2018年以来,以国家会展中心为载体,三届进博会成功举办,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虹桥商务区成为进出口商品集散枢纽。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同年10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在2010年虹桥商务区开始土地招投标时,瑞安集团是第一个报名的外资企业。“我一直看好和认准大虹桥在上海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说,“在当前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上海应成为我国与全球合作的桥头堡,而虹桥商务区应成为上海全面推进国际化改革的试验区和特殊功能区,辐射和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架起彩虹桥

打造极中极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同样,虹桥是上海的虹桥,更是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世界的虹桥

■国际开放枢纽方案落定伊始,上海就明确:要把握提升服务能级、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加快把大虹桥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大虹桥,承载着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期待。这两个“扇面”,也正是理解上海更高水平开放最重要的维度所在

两个“扇面”,一座“彩虹桥”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同样,虹桥是上海的虹桥,更是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世界的虹桥。

国际开放枢纽方案落定伊始,上海就明确: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担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重大责任,把握提升服务能级、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与苏浙皖三省携手努力,加快把大虹桥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德国永恒力是进博会的“三朝元老”,永恒力叉车(上海)有限公司早早入驻虹桥商务区的青浦片区,也从“极中极”和“彩虹桥”获益匪浅。中国区总经理白大平说:“我们能够坐享虹桥商务区的便捷物流,对于贸易来讲,可以降低成本,形成成本上的优势。此外,我们也可以和长三角境内其他公司有更好的沟通,其他兄弟企业工作人员坐高铁到虹桥以后可以短时间内直达商务区,这也节约了非常多的时间成本。”

像永恒力一样,不少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放在大虹桥,目前,虹桥商务区已经引进了壳牌、联合利华、梅塞尔、科施博格、伊顿等380多家世界500强、外资地区总部、上市公司和长三角企业总部。

根据《总体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覆盖沪苏浙两省一市。虹桥,是上海的虹桥,更是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世界的虹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告诉记者,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通的是国内规制跟国际规制之间的通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将会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中更加畅通的区域协调机制。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更多聚焦在生产或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则出现了会展、医疗、跨境电商、供应链等内外兼顾的产业领域,这将更好地满足国内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产业布局和开放布局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张威还表示,此前的长三角一体化是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省级层面,通过管理上联通互认、修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联动,而这次则是各省增长极之间的联动。“虹桥可能会成为上海的一个新增长极,然后带动杭州湾、苏州工业园等联动发展。联动机制丰富完善后,城市群发展趋势越发明显,这对整个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会是很好的探索和尝试。”

大虹桥,承载着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期待。这两个“扇面”,也正是理解上海更高水平开放最重要的维度所在。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