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传承红色信仰 南京路上的这支"网红"武警中队这么做

2021年06月18日08:50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霓虹灯下传承红色信仰 南京路上的这支"网红"武警中队这么做

  初夏申城,人民广场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悬铃树下,中共一大纪念馆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南京路上,商铺林立游人如织;外滩沿线,万国建筑群流光溢彩……

  在繁华闹市,有这样一支武警中队,驻守在党的诞生地,坚持初心之地守初心、红色沃土铸忠诚、薪火相传育新人,用忠诚守护城市平安,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它就是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

  十中队1994年被武警部队授予“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15项全国性荣誉,荣记集体一等功3次、二等功11次、三等功19次,26年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

  守护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传承红色基因,学党史铸忠诚,这支中队始终走在前列。无论是活跃在各大红色场馆的百名义务讲解员,还是守护万家灯火的巡逻战士,亦或是坚守初心为民服务的雷锋班……都在彰显着中队的“红色气质”。

  6月9日,由官兵创拍的《兵哥说党史》教育短视频第100集正式上线。这部被许多网友称为“网红党课”的系列视频,从首集推出就备受追捧,网上点击量破3亿次、转发量超百万,被70余家社区、企业、学校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图片说明:义务讲解员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为游客讲解党史(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为从上海星罗棋布的红色场馆中挖掘出生动有趣又鲜为人知的党史小故事,官兵们先后查阅《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40余种资料书籍,探访了毛泽东故居、陈望道旧居等26个红色场馆,行程累计近万公里。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说,官兵在学习领悟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人人都是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个个都是强军征程上的打赢先锋。

  做传递红色信仰的“播种者”

  驻守在上海这个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十中队68年的建队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历史。

  漫步中队营区,处处都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大课堂。他们在营区建立“党史路”“军史墙”,把新兵下连第一周定为“优良传统教育周”,第一件事是在“好八连”雕塑群前组织宣誓,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霓虹灯下的哨兵》,唱的第一首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到红色遗址开展党史联学活动、邀请老战士做客党史讲堂、创演情景党课……

  图片说明: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主题板报(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1921年7月,10多位有志之士赶到这个幽静的小院,轻轻叩响铜环……”中共一大纪念馆内,列兵李帅娓娓道来,向前来瞻仰的游客讲述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他是十中队培养的第100名党史讲解员”自1999年起,中队培养出百名义务讲解员接力在中共一大、二大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讲解传播党史。

  图片说明:义务讲解员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为游客讲解党史(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武警官兵讲党史,让人感觉端庄、威严,更有信服力。”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开放主管马玮佳说,中队战士是纪念馆里的一张“红色名片”。

  2019年,十中队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基地”。

  做守护万家安宁的“忠诚卫士”

  驻守世界有名的商业街,对官兵打赢制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队着眼警卫、巡逻任务特点,限定时间强记忆、设置干扰考反应,探索形成“警卫哨兵防袭击12招”“巡逻任务1分钟到场处置6步法”,人人对任务区域周边地形、社会情况和突发情况处置方法一口清,确保遇有情况迅疾出击、快速制胜。

  图片说明:武警官兵在南京路上巡逻(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中队连续39年实现执勤无事故,近年来先后成功处置各类突发情况1680余起,协助公安机关处理治安事件78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90余人。

  自2014年起,每逢元旦、“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上海外滩再现拉链式人墙”“南京路网红人墙”等相关话题都会登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榜,如今这道橄榄绿已成为不少游客心目中的“必去打卡地”,而第一次担负“人墙”任务的,就是十中队的官兵。

  图片说明:节假日期间,南京路上的“武警人墙”。(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不仅有“网红人墙”,十中队的“门面担当”——国旗班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1995年7月组建以来,国旗班担负人民广场每天的升降旗任务。

  图片说明:升旗手步伐铿锵走向国旗台。(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为了练好升旗基本功,国旗班的战士们头顶两块砖、双腿夹扑克、衣领别钢针站军姿,在腘窝处捆竹签、小腿绑沙袋踢正步,白天对着太阳、晚上对着手电光练眼神,人人都脱过几层皮、掉过几斤肉。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中队国旗班共升降旗13176次,次次曲终旗到、分秒不差,赢得国内外来宾高度赞誉。

  图片说明:国旗班的日常。(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做为民服务的“初心奋斗者”

  除了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上巡逻,人民广场中的升降旗,红色场馆内传播党史教育,“为民服务”则是十中队的另一张特别的“名片”。

  自1982年开始,十中队“雷锋班”坚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在中队的影响带动下,130多家单位、千余名志愿者也主动参与其中,服务内容也由刚开始的修鞋、理发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等80多项。每月20号,军地单位撑起的爱民帐篷绵延近200米,“中华商业第一街”由此也被誉为“全国精神文明一条街”。

  图片说明:为民服务点。(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岁月更迭,初心不改。39载如一日,十中队官兵的爱民之路不断延伸。除开设为民服务点外,官兵还建立每月走进孤寡老人、走进自闭症儿童、走进残障人士“三个走进”机制,联合高校、医院、企业和律师事务所,开展对接一个贫困户、资助一个贫困生、建立一个图书站、设立一个医疗点“四个一”活动,让雷锋精神弘扬在申城的大街小巷。

  图片说明:官兵到老年公寓慰问老人(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39年来,官兵们累计照顾孤寡老人27名、残疾人12名、军烈属15户,资助16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为公益事业和慈善基金捐款300余万元。

  图片说明:军旅画家罗田喜以十中队官兵为原型创作的油画。(图片由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执勤十中队提供)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