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中国的虚拟人物制作,应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2021年06月17日11:09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中国的虚拟人物制作,应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东方网记者卫宜斐6月16日报道,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了虚拟制作。其中《漫威》系列电影就是一个例子。精良的制作、逼真的效果,令许多观众在观看时不禁大呼,“隔着屏幕都可以闻到制作经费在燃烧!”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虚拟与现实:电影制作新变革》上,电影《白蛇:缘起》的导演黄家康表示,“中国的虚拟人物制作应该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黄家康:“很多人认为,虚拟人物越真越好,可我不这么认为。”

黄家康坦言,自己在拍摄《白蛇:缘起》时,创作团队较新,很多技术性镜头都没有进行制作,而对于即将上映的《白蛇2:青蛇劫起》,他有着更多的自信,“这次,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创新与研发,这次一定是值得的。”

《白蛇:缘起》导演黄家康

“以前我们都是古装的衣服,在这个电影里面,我希望凸显到小青的美。”黄家康更希望《白蛇2:青蛇劫起》其中主角人物“小青”的美,是可以露出肩膀的美、锁骨、脖颈的美,是一个勇敢的尝试。因为人的感知对于身体的结构蛮敏感的,稍微有点不自然、不真实,就觉得挺假的。所以他们在技术上做了很大的突破,才敢做这种题材。

提到技术,黄家康就说到了AI技术的动作捕捉。就以“小青”发怒的一幕为例,黄家康与制作团队便寻找了约250人来完成这个动作进行捕捉。“这样出来的动作是最真的,和人一模一样,但是我不希望是这样的。”黄家康说道。

在黄家康的理念中,既然他的电影是虚拟人物的制作,那他就更希望保留着这种“动画感”,人物表情的夸张、画面的审美,以及本身就属于动画的风格。如果一部以虚拟人物制作的“动画影片”,其动作、效果、表情、身体构造与真人无异,那为何还有投入这么多时间精力去进行制作呢?

电影节上,技术人员在后台工作

一部优秀的虚拟制作影片,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与真人特效影片所带来的冲击原本就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虽然真人与“虚拟”的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但黄家康仍希望可以保持这种“不同的感受”,令观众多一份观影体验。

常洪松:“中国的虚拟制作电影,有中国自己的文化色彩。”

在谈到虚拟制作影片的题材时,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常洪松提到,2019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随着电影《流浪星球》的播出,无疑代表着这是中国电影业在科幻电影题材上做的一个大胆尝试。之前,更多电影的制作人、导演、投资方都会更加偏向于去选择带有中国特色的玄幻、仙侠等主题的电影。

“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电影能够来进行尝试。”常洪松说道,而由于如今的观影人群中,年轻人的比重越来越大,虚拟制作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在90后、00后看电影,觉得真人与虚拟结合很正常,觉得只有虚拟人物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年纪大一点的人来看就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真人旁边还要加动画?为什么我要来看动画片?对于这方面,随着年轻人的增多,观众的接受度也会大大提高。”

由于中国虚拟制作电影题材的特殊性,“出海”变得尤为任重而道远,其中最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背景”。

常洪松向记者解释道,中国大部分虚拟制作的电影仍旧以中国的神话时代作为背景而创作的,作为中国人,看到“孙悟空”、“哪吒”可以立马联想到这两个人物的故事与背景,但是外国人做不到。“我们现在能出口的电影,基本都是以‘爸爸救孩子’、‘一个男孩去找朋友’这样普世的价值观来进行输出,如果真的希望我们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走出去,那其实要走的路还很长。”常洪松说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需要输出就需要知识背景来支撑,而如果每一部电影都需要与外国人解释一遍故事背景,那电影本身的节奏就很容易被打乱。

“这条路还要走很久,‘出海’很难,但我们中国的文化值得被知晓。”常洪松说道。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