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沉浸式体验孩子与国粹亲密接触

2021年06月15日09:21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端午小长假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沉浸式体验孩子与国粹亲密接触

  体验传统民俗游戏、制作手工香囊、观赏精彩演出……端午小长假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推出11场演出、5场艺术教育活动。在仙乐斯演展中心,上海木偶剧团连演四场的《九色鹿》吸引了大小观众。

  第三次做客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吴平坚,多年来坚持记录自然的声音并添加至创作中,这次他通过水滴琴、海浪鼓、口弦琴等多种少见乐器,把演奏空间变为“山间田野”。他还邀请女子十二乐坊创始成员之一孙源在作品中加入民族乐器。因为逢端午节,《想和你一起阿卡贝拉!》以《龙的传人》开场,将多首经典歌曲全新演绎,让大观众重温青春时代,小观众则收获新奇。

  剧场内外,艺术教育活动让小朋友对端午和传统文化有更具体的认识。喜爱音乐的观众加入大鲸鱼教室,一起唱首端午歌;对动植物感兴趣的小朋友跟随“大鲸鱼户外小分队”前往黄浦江边寻找粽叶。户外广场还有围绕“端午”展开的大鲸鱼集市。喜欢戏曲的小戏迷走进上海京剧传习馆,了解京剧服饰的色彩与特点,在沉浸式体验中来一场和国粹的亲密接触。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还专门设计了一款可爱的端午小香囊,爱动手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制作。负责人表示,剧场希望通过多元演出和艺术教育活动,让少年儿童对民俗活动、节庆礼仪、手工技艺等更加了解,在艺术熏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色鹿到底要不要救采药人?”“你心中的九色鹿是什么样子的?”《九色鹿》演出结束后,演员和小观众聚在一起畅所欲言。作为上海木偶剧团重点创作剧目,海派多媒体皮影戏《九色鹿》自年初首演,在上海、厦门等地已累计演出近40场。

  《九色鹿》创作历时一年,该剧突破皮影的白色单一灯光,以丰富色彩呈现敦煌艺术美感。

  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评价,“我没有想到这样一门古老的艺术,演绎得如此具有现代意识。”《九色鹿》是上海木偶剧团继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后的又一次探索,立足非遗艺术,运用更多电影镜头处理手法、材料技术革新手段和双叠舞台空间挑战,增强皮影舞台作品的创造性、思考性和可看性。该剧延长九色鹿的生命长度,赋予其性格和成长的过程,使故事更曲折有意味,“善”与“恶”的对比更鲜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刘明厚说:“《九色鹿》现代诗意、灵性的审美表达,可见上海木偶剧团的不懈追求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端午演出,上海木偶剧团同样在剧场开设“小课堂”。创意木偶手工坊中,小观众们利用报纸、胶带、竹棍、彩条等材料,和爸爸妈妈一起给粽子穿上草裙、戴上皇冠、装上手脚,打造可爱逗趣的小粽偶。演员教大家简单的操偶小技巧,小朋友操主杆,爸爸妈妈配合手脚,演得有模有样。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