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午休时“见缝插针”讲一场,一个下午最多讲四场。由90后青年党员教师自发组成的黄浦区教育系统“师说”理论宣讲团几乎一直保持这个宣讲节奏,今年以来已为1万多名听众讲过课了。
这个成立不到三年的志愿宣讲团,最初是几名中学教师聚在一起想办法要给学生讲好区内140多个红色景点背后的故事。如今,20多位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从线下到线上,从做宣讲到拍视频、从网络微课到“师说电台”,不遗余力地缩短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最近,他们又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为主题开启新一轮宣讲,预约火爆。
走遍身边红色地标
“24个人,24节课,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1分钟的短视频到标准的30分钟的说课,再到一个半小时的‘长课’,我们都有。”1984年出生的“网红”历史老师顾博凯,是“师说”的元老级人物。
还记得2018年,顾博凯和“师说”创始人李彬希望通过有趣的视角,让学生对身边的红色历史产生兴趣。两人利用业余时间,用脚步丈量完身边的红色地标,一条红色故事的脉络也在他们心中一点点明晰。2018年暑假,《顾老师讲红色故事》第一季正式上线。
正是从这时开始,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加入。大家各展所长,淘旧书摊、泡档案馆、看老电影、访老干部……让身边的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愈发生动。
市南中学是黄浦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师说”团长恰好是市南中学政治老师徐轶铖。他从文庙旧书市场发掘到了市南中学校友——上海解放前最后一位牺牲的地下党员陈仲信牺牲30周年的纪念册。这本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册子里,都是战友回忆与他并肩战斗的文章。“我们还鼓励学生从各个渠道收集多本关于陈仲信的旧书,让校友的形象变得立体。”也正因此,徐轶铖口中的陈仲信,如邻家大哥一般亲切。
顾博凯说,今年他们以时间为轴,按人物、事件、地点分类,策划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主题宣讲,包括抗战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疫精神等都涵盖其中。最近,得知消息前来预约的团队越来越多,除了区内的学校、还有大学历史系学生、教研室教研员、医学院教师、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从业者……
火爆“说课”背后,是青年教师的集体备课和磨课
上课是教师的特长,而上好“党课”对这些90后教师来说是全新挑战。
为了提升宣讲质量,宣讲团成员借鉴学科备课的模式,进行集体备课。徐轶铖告诉记者,每个备课组都有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第一阶段备课完成,组内成员随机抽取其他成员撰写的文稿模拟宣讲,一来可以互相提供文稿的修改意见,二来可以提升成员用陌生文稿宣讲的能力。“不过,每次上课前还必须根据宣讲对象重新备课。”徐轶铖说。
就在这个周五中午12点半,“师说”志愿者、光明中学思政老师赵程斌,为上海第四聋校的学生带来一堂《从兴业路走向复兴路》主题思政课。为了备好这堂课,他提前两天和“师说”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将最新展陈用手机一一记录下来,重制生动的教案,还学了一些简单的手语。一堂课上完,学生们意犹未尽,争相举手提问。惊喜之余,赵程斌给每人送上了一件小礼物——兴业路的路牌冰箱贴。
“师说”的新面孔朱婷,是海华小学的英语老师。“和团里多数中学历史、政治老师相比,历史是我的‘短板’。”朱婷说。她加入“师说”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快速刷完《觉醒年代》,剧中陈独秀与陈延年和陈乔年的分别、郭心刚的一夜白头……都让她的信念更加坚定。
在这次分配“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授课任务时,朱婷毫不犹豫地挑战“短板”,报名加入“革命组”备课。休息天,她跑图书馆、档案馆,学习强国成了她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App……“先辈在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而我作为一名新党员,传承、传播他们的精神,多付出点业余时间不算什么!”朱婷感慨。
当好00后学生的“引路人”
向明初级中学政治老师庞逸运,今年刚刚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他看来,青年教师加入“师说”不仅为了充实和提升自我,更重要的是期望自己能成为更多学生思想和学习的“引路人”。
徐轶铖最近不仅连说了多场“党课”,还参演了多部“红剧”。在他看来,党史宣讲的内容要吸引人,形式和手段都非常重要:“我们不光要会说,还要会演、会诵、会唱……00后喜欢剧本杀,喜欢沉浸式体验,我们的微课也要加入这些元素。用00后喜欢的形式,为他们讲好红色故事。”
下周四,一台以黄浦校园内7个红色故事为主题的话剧《引路人》即将上演。剧中演员,多为“师说”的小伙伴,而观众,正是他们最牵挂的00后和10后学生。“我们希望先演给学生看,然后教学生演,再让学生演给我们看。借此让更多学生明白,历史不只有书本上的白纸黑字,而是由无数个真人、真事、真精神汇聚而成。用好这些身边的红色资源,让红色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让红色资源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感动更多学生,把红色基因更好地传下去。”徐轶铖说。
(来源:文汇报 记者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