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针正品率仅三成 “轻医美”江湖“坑多水深”

2021年06月11日16:07  来源:新闻晨报
 
原标题:水光针正品率仅三成 “轻医美”江湖“坑多水深”

  上世纪20年代,上海当时著名的《申报》首次打出双眼皮手术广告。100年后的今天,整形概念已渐被医美取代,在不断发展中又延伸出“轻医美”范畴。根据《艾媒咨询》给出的数据,过去一年间,中国“轻医美”用户市场规模达到了1520万人,预计今年一整年将增至1813万人。

  之所以为“轻医美”打上双引号,是因为国际上并没有这个名词,国内众多专家也不认同这种说法,认为其不是医学用语,流于商业化。若勉强为其定义,“轻医美”大约等同于国际上的微整形概念,即不用手术刀开切口,通过注射填充或者刺激局部产生胶原等微创或无创手段实现美容目的。因为不用开刀,“轻医美”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它包含的很多项目,比如近年来大热的“水光针”“热玛吉”等在美容院也可以操作。行业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导致监管不力,很多售卖“轻医美”产品的美容院、不正规的医美机构以及“游医”们得以长期在灰色地带安全游走。

  近日,央视曝光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水光针”正品率仅为33.3%,也就是说,每3支针剂里就有2支是非正品。

  非正品包括水货和假货

  上海博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全美(上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剑炜教授最近接待了一名患者,该患者大约二三年前在一家美容院里进行了鼻基底的玻尿酸填充。“一边注射一针,两边加起来花了19800元。当时给她打针的人,号称是深圳来的专家。然而,几年过去,她注射的地方经常会莫名其妙肿起来。后来查了发现,当时注射的根本不是玻尿酸,而是奥美定,奥美定的价格一毫升就几块钱。”

  被央视曝光的水光针主要材料之一就是玻尿酸,针对如今市面上水光针正品率如此之低的现象,徐剑炜认为有两个原因,“一种是他们用了没有经我们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口的玻尿酸,但它在国外很可能是经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通过走私的途径进来的,这种被称为水货;第二种是使用了没有资质的工厂制造的所谓玻尿酸产品,也就是假货。”上文用奥美定代替玻尿酸的例子,在中国是玻尿酸造假最普遍的情况之一。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在正规医院里面使用的产品要有三证:生产许可证、药品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三证齐全才能够在医院销售。而在销售过程中,医院还要有采购入库清单,应用时要有产品二维码可资查询。只有符合了以上条件,才算正品。

  正规医美机构不会使用非正品,而不是正品的水光针主要是非正规机构,包括美容院、无证游医、非法从业者以及一些运营不合规的民营医美机构在使用。徐剑炜对此提出了质疑,“照理说那些非法从业者或美容院都不能从事微整形项目和激光类项目,正规厂商也不可能把东西卖给他们。但他们冲着商业利益做了违法的事情,同时也因技术原因造成许多毁容、死亡案例,使社会对医美行业的口碑越来越差。

  “比起爱情,更相信BOTOX”

  徐剑炜1989年起从事整形工作,见证了医美行业在中国的一路狂飙。“从1978年到90年代前的这段时间,整形手术主要治疗先天性畸形,或者因烧伤、肿瘤切除后造成的畸形。那时候的人不会单纯因为想变美去做整形手术,社会风气也不赞成这样做。”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医美概念在中国逐渐兴起,但高额的手术费用将绝大多数爱美人士拒之门外。而微整形是1996年前后在美国流行起来的,当时,肉毒素(BOTOX)和瑞蓝玻尿酸经过FDA审批,在美国上市了。很多中国女性对于肉毒素的第一印象都来自《欲望都市》中萨曼莎的那句经典台词——“比起爱情,我更相信BOTOX,因为它每次都会有效。”徐剑炜曾经看到过一份美国数据统计,从BOTOX和瑞蓝玻尿酸出现的十年间,做医美的人群数量上升十多倍,达到1100多万。其中接受微整形的人数增长了10倍多,而接受常规整形手术的人数只增长了1.5倍。

  “微整形在我们中国走红是2001、2002年左右,这时候玻尿酸、肉毒素进到国内了。”但由于当时这些产品价格不菲,税收又高,再加上一些中间商赚取高额差价,导致走私品及假货渐渐充斥市场。而由此产生的利润空间是惊人的,微整形从此成为暴利的代名词。“2005年后,光电类无创技术出现,射频类的‘热玛吉’,还有‘超声刀’都出来了。也是从这时起,微整形或者所谓“轻医美”真正开始爆发。”

  是医美机构还是传销组织

  去年,徐剑炜曾出于好奇参加过一次“医美培训”。

  “我是在朋友圈看到的广告,这家机构号称是韩国技术,开双眼皮不打麻药、不做手术,做完双眼皮也不肿,不满意还可以复原。”徐剑炜暗自吃惊,他从事这行三十多年了,也是常年在一线执刀的医生,竟不知道还有这种技术。“我想这个一定要去看的,就报了名,报名费398元。那天,现场投影屏上放了很多案例。但你如果要学的话,还得另交学费,7999元。”

  徐剑炜交了钱,下次上课的时候,他发现主办方更换了场所,等他听完这一课,也就摸透了八九分其中的名堂。“所谓不打麻药,其实还是会注射一种号称专利的‘定型剂’药水,里面的成分就是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有麻药加止血的作用;而所谓的不开刀,其实还是要埋线,他说是高分子材料,但皮肤上还要用刀片扎几个孔。”像这样开个双眼皮,收费2000元。“到我这个级别,专业培训需要十几年,临床工作超过三十年,加上医院运营成本,平时一般做个双眼皮手术的费用近万元,而他们只经过几天培训,每次在家里或美容店里操作,成本200元,收费2000元。加上‘不开刀、不用麻药、恢复快、不满意可复原’的噱头,所以很多贪便宜、风险意识弱的人趋之若鹜。”

  在徐剑炜看来,与其说这是培训机构,倒更像是个传销组织。

  徐剑炜所说的200元成本,指的就是培训现场售卖的一次性手术包,一个200元。“里面是一次性刀片、带针缝线、小剪刀、带麻药的注射器之类,整套成本也就30、40元。这些女孩子接受了所谓的培训,带着这些手术包回去,立刻就可以在美容院或者工作室里操作了。”

  “轻医美”为非法行医背书

  明显带有医学色彩的“微整形”“微创手术”被更偏向生活美容的“轻医美”一词取代。对此,很多业内专家表达了异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南京展超医疗(建邺)医疗美容诊所院长周展超明确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轻医美’是商业用语。”在他看来,“轻医美”概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包括美容院在内商业机构所想涉足医美行业,他们盯上了这个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轻医美’这个词因此被用来为生活美容涉足医疗美容提供一种背书,希望靠‘轻’和‘美’来淡化‘医’的概念。”

  “热玛吉”“水光针”这些有医械号批文的产品,明确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在美容院操作,就是非法医疗。“但这种现象现在非常普遍,有点法不责众的感觉。一方面监管部门查不过来,另一方面举证很难。卫生监督局监管的是医疗机构,而美容院获得经营许可只需要到工商局挂一下,所以对它们行使监管权力的是工商局。”但显然,工商局缺乏医疗领域的相关经验,很多时候导致了执法不力。

  风险意识差,犯罪代价低

  尽管由此产生的问题很多,但大多数属于民事纠纷,以罚款了事。犯罪代价低,让无数人愿意以身试法。

  同时,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这些违法行医者的风险意识极低。“美容院的小姑娘,以为不用开刀就不要紧,其实微整形闹出人命的事情不少。”徐剑炜以前工作过的医院曾经收治过一名病人,因为玻尿酸隆鼻出了医疗事故。“还是在一家正规机构做的,刚打的时候客户就觉得有点痛,没一会儿,人就昏迷了。原来打的物质通过眼动脉转到颅内血管里去了。他当时喊痛,就是因为栓塞。到医院以后直接进ICU,过了两天人就没了。”

  通常情况下,一名整形医生需要经过十几年的专业培训才能持证上岗。徐剑炜说,“哪怕你已经成为一名非常专业,拥有丰富经验的整形医生,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出事。”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并且通常会采取卫监局和工商局联合执法的方式一起行动,经常有美容院被查封。但这又衍生出了一种新形式,“就是由美容院的小姑娘,或者所谓的专家带着器械上门打针。这种人,我们叫做‘游医’。”

  [后记]

  虽然医美行业在中国开展较晚,但中国人追赶的脚步非常快。近年来,中国的美容整形技术其实已经走到了亚洲前列。徐剑炜参加东亚各国间召开的研讨会时,常有这样的体会,“如今反而是日本、韩国的医生向中国医生讨教。”

  但是,在所谓的“轻医美”领域,我们的发展却落后于亚洲邻国。在医美领域,经FDA批准的药品三个月后就可以在日本、韩国等国上市,而在中国则至少还需要经过三年临床试验。这意味着,在这三年间,于日、韩合法的,在中国是非法。“做微整重要的就是材料,你材料跟不上人家,技术就落后了。”

  此外,“热玛吉”在国内也是个怪现象,“第五代‘热玛吉’没有申请医械号批文,所以美容院可以用而正规医院倒不能用。现在一些微整项目都面临这种尴尬——医院反而走在了美容院后面。

  这个现实也让医美行业的从业人员感到无奈,对于微整形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的采访对象们形成了几点共识:一方面是负责审批药品等的职能部门应该主动作为;另一方面,惩罚机制必须要更严格,犯罪代价应该变得更高,让人们不敢再轻易涉足本不该涉足的领域。“我们目前主要还是以罚款、停业整顿为主,”徐剑炜说,“而在我们的邻国韩国,他们原本也是乱象丛生,但在那里违法的代价就是进监狱和重罚。”唯有这样,才能让这一行业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健康、更有可持续性。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