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再添一座文化新地标 上海市档案馆新馆投入运行

2021年06月10日11:03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申城再添一座文化新地标 上海市档案馆新馆投入运行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汪伟秋6月9日报道:今天是国际档案日,位于浦东新区白杨路的上海市档案馆新馆投入运行,申城再添一座市民文化休闲新地标、读档学史的好去处。

  上海市档案馆新馆位于浦东新区白杨路636号(临),总建筑面积131652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106045平方米。东为白杨路、北至龙通路(在建中)、南至前程路(在建中)、西至连汇路。

  数字化查档更加便利

  作为规模最大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储存保管着460余万卷(件)珍贵档案。这座以“史册智库”为设计理念的新馆建筑,按功能分区建设17层库房大楼(北楼)、4层业务技术用房(东楼)和5层公共服务区域(南楼),构成“C”型环绕式布局。

  位于南楼的公共服务区域由活动大厅、珍档展示厅、专题展览厅、档案查阅服务中心、报告厅、学生课堂等部分组成,为市民提供查阅档案、观看展览、读档学史、聆听讲座、文化社交等档案文化体验。

  其中,档案查阅服务中心是档案馆的核心场所之一。位于南楼二层,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设公共查阅大厅、多媒体档案阅览室、专题阅览室、政府公开信息阅览室、服务中心、咨询接待室等不同功能区域,面向公众免费提供数字、纸质和胶片载体的馆藏档案资料和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查阅服务。

  公共查阅大厅则分为数字化档案查阅区、图书阅览区和公共休息区,可同时容纳近百人查阅、休闲。数字化档案查阅区共有36台查阅终端,查档者可通过终端登录馆藏档案检索系统,进入上海市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库,查询并浏览近百万卷馆藏开放档案目录和部分数字化全文;图书阅览区将提供6000余册档案编研史料出版物、参考书、工具书等供查档利用者浏览。

  陈列展精选近千件珍贵文献

  随着新馆的投入运行,市档案馆精心策划的“城市记忆 时光珍藏——上海市档案馆藏珍档陈列”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数字上海档案馆APP“上海档案”也将同步上线。

  记者现场看到,“城市记忆”展览从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和近年来征集档案史料中,精选出近千件珍贵文献、影像资料和实物,以档案陈列、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手段全景式呈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展览分为开埠通商、建党伟业、抗日救亡、解放新生、革故鼎新、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等7个板块。

  其中最重要的档案莫过于互动展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1920年初,受陈独秀委托,陈望道依据《共产党宣言》的日文版,对照英文版,完成了全书的翻译。这本小册子,长18厘米,宽12厘米,书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和“陈望道译”的字样。因排版校对仓促,封面的书名错印成“共党产宣言”。《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当时只印了1000册。9月,在加印时,封面书名改正“共产党宣言”,封面套蓝印。2003年10月被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一本本《新青年丛书》排列整齐,从1920年秋开始,新青年社陆续推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丛书”,书目广告列有近10种,实际付梓八种,是该社成立后推出的第一批图书。

  一份陈独秀被捕记录上,贴有陈独秀的1寸照片。这是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的“刑事记录卡”:正面上半部分系表格式,在“姓名”一栏中,有几个中文汉字“王旦甫即 陈独秀”,而在“住址”和“时间”两栏中,则可以看到“route vallon” (环龙路)和“4-10-21”。

  下半部分写明被捕原因和处置结果;背面则为陈独秀指纹。陈独秀一生曾被捕5次,其中3次是在上海。这份刑事记录卡,记录了他1932年10月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以及1921年10月、1922年8月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的情况。

  一页页旧文稿、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影像再现了1843年以来上海城市变迁的大事件,也彰显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红色文化的鲜明底色,为市民群众提供了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生动课堂。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