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西地理老师去浦东陈列馆备课,百门示范课百集空中课堂都用了这部最好教科书

2021年06月08日15:53  来源:上观新闻
 

在《上海市乡土地理》课上,学生们展示着自己制作的“战上海”高桥和月浦两大战役资料卡片,卡片上挖掘出本地气候、农业、水文等地理要素信息。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的地理老师张瑞娟告诉七年级同学们:“解放上海的战役时间段是春夏之际,降水增多,阴雨绵绵,加之水田泥泞、河网密布……可以想见,这些因素会给解放军带来多大的困难啊!”

事实上,为了备好课、上好课,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绘制《“红色印记”专题图》,张瑞娟也亲身从沪西到浦东,实地探访了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做了路线规划并拍下照片。

迎来建党百年之际,从大学到中小学,上海发布百门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百集党史学习教育“空中课堂”以及上海学校内外红色育人电子版图,师生们用心用活党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

【单项传授知识转换全面育人功能】

在张瑞娟的课堂上,当学生们把红色印记地图叠加上气温、降水、河湖等一系列图层,又当他们沿着印记实地走进战役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时,那些历史的故事就由平面变得立体。张瑞娟说:“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把地理这门学科真正上到学生心里,不能只盯住学科目标,还要带领学生理解和感悟知识以外的延伸。”

“党史学习融入了我们学科专业的教学之中,这是提高课程质量来塑造学生心灵、塑造教师德才素质非常好的途径。”年过九旬的“人民教育家”、语文名师于漪认为立德树人是刚性责任,她勉励一线老师说:“把单项传授知识的功能转换到全面的育人功能,让学生生在盛世,懂得知恩感恩,挑起为国为民的重担,挑起党和国家的未来。”

语文学科不止于语言文字。目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设有“快乐读书吧”板块,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在课外读过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其中《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是他们耳熟能详的。不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书中描写的特殊历史有一定距离,他们对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语文老师张铮结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选择《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书进行“快乐读书吧”课外拓展阅读。在阅读推进阶段,她引导学生推断出李白内心的想法,对这一人物作出评价。一张张阅读卡上书写着学生的思考——例如,由“李白被捕后遭受着非人的折磨却仍然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推断出他内心的想法:“我不能让敌人破坏电台!为了党的事业,付出生命也值得,这点折磨不算什么。”

张铮老师还让五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走到三四年级中,向学弟学妹们推荐这本书,复述书中的重要情节,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她还坚持读写结合,让孩子用书信的方式写下最想对李白烈士说的话。“孩子们的文字虽然稚嫩,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革命英烈的敬仰,对理想信念的感悟。”

【最鲜活教材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政治课始终是“主阵地”,让最鲜活的教材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苏百泉讲述着高一学生必修的一节课。他以上海解放的史实为切入点,通过“情境活动化”,引导学生们广泛参与课前调查、建构知识逻辑、书写论证提纲……

不少学生找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早上起床,上海老百姓推开门窗,看到了一排排睡在马路边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不由感慨:“上海解放时,连自来水和交通都没受影响,城市完整留给了人民。”苏百泉认为,课堂上,学生们就是这样通过一项项证据的查找,对党的人民性形成了“实证”层面的认知。“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努力让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到了大学,“人民城市”也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凯的授课主题。他以杨浦滨江发电厂、自来水厂华丽变身为富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博物馆和滨江驿站为例,向大学生提出问题:上海如何将曾经的“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发展秀场”?

在为大二学生上课时,周凯让大多是工科背景的学子深思:建设人民城市还存在哪些“卡脖子”的问题——请结合自身专业,畅想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人民城市建设?他表示,“让他们学深一点、学以致用,解决青年人应当‘怎么看’和‘怎么办’的关键问题。”

在上海,一大批高校教师、专家、学者主动投身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上海市委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中,超过70%成员来自高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说,作为高校党委书记和党史研究者,不仅在学校对老师、学生讲,也在党政机关、企业、社区讲了很多场,“每次基层宣讲都是一次对党史的新认识、新感悟。”

“大手牵小手”,一起学党史。随着同济大学和济光学院两校续签党建共建协议,沪上达成“公民共建”的高校已达10对,参与共建的民办高校已超过全市半数。通过与名校合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师博导工作室等,这些民办高校与公办大学共享优质资源,促进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和思政育人水平。

【校内外三圈层都有“活教材”】

从线下到线上,从课堂到课外,打开“上海市大中小学校内外红色育人电子版图”,整个版图由7张红色主题的电子地图构成。只要轻触指尖,就能深入开挖上海校内外的红色历史、红色建筑、红色资源。

在电子版图内圈,聚焦“课程育人”,推出来自58所高校的99门上海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地图,以及来自100所学校的100门上海中小幼“中国系列”课程地图。版图的中圈聚焦“文化育人”,其中的“红色校园建筑地图”就标注了91个校园红色建筑。外圈则聚焦“合力育人”,涵盖了上海爱国主义系列社会实践地图和上海红色文化地图。

走出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走进大中小学校门。上海红军后代联谊会会长邓玉平告诉师生,“我们92岁的老战士在寒冬的大风中,坚持不穿大衣、只穿军装;坚持不坐沙发、站着宣讲。因为他说,‘给未来的一代讲,就要站着讲!’”开门办思政,在“大思政”“课外课”上,校内外都有活教材。从汪品先到闻玉梅院士,从张文宏到陈尔真医生,一位位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楷模站上党史育人讲台。

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说,“来自一线的抗疫故事具有强大说服力、感染力。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把在抗疫前线最真切的感受告诉学生们。”他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大思政队伍,共同为青年学子上好这堂人生大课。

曾因疫情延迟一个月的高考,2021年又恢复到6月7日起进行。抗疫之年,面向高中生的“抗疫思政课”引发高三毕业生“从医热”。来自上海市教卫系统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海考生报考医学类相关专业人次大幅提升,比上一年上涨21.49%。在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中,很多考生直言,“白衣战士”成了自己新偶像。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