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需坚实科技支撑 2021浦江创新论坛举行

2021年06月04日15:53  来源:上观新闻
 

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现场。

“我国的疫苗研发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科技自信。”昨天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说。

论坛上,嘉宾们就如何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如何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展开了热烈讨论。

吸入式新冠疫苗已问世

“我有一个理想,就是做出非注射、非冷链的‘双非疫苗’。”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陈薇吐露了她的心声。如今,她已看到理想实现一半的曙光:她带领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研发出吸入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紧急使用授权。这款疫苗采用雾化给药方式,所需剂量仅为注射式腺病毒载体疫苗的1/5,可以形成黏膜免疫,有望降低疫苗接种的成本、提高疫苗的可及性。

她在演讲中播放的一段视频显示,一位参加临床试验的武汉市民吸入了从设备中喷出的雾化疫苗。“憋住气!好了!”几秒钟后,这位市民完成接种,疫苗微小颗粒进入了他的呼吸道和肺部。

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的安全管理……陈薇列出了保障生物安全的8个重要方面。如何在这些方面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坚实的科技支撑作用?陈薇以自己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例,认为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尽早布局研发是关键。早在2003年,陈薇团队就获得国家“863计划”立项支持,研发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平台。这一技术路线当时属于国际前沿科技,科研人员无需活病毒,只要知道病毒的基因序列,就能研发出疫苗。

埃博拉病毒暴发后,陈薇团队在获得病毒基因序列后仅4个月,就利用这个平台研发出疫苗,将其推向临床试验。2017年,这款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疫苗,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

脑机接口技术迎头赶上

我国的脑机接口技术与马斯克公司的技术相比还有多大差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介绍,在团队的努力下,安装了脑机接口设备的猴子已经可以玩游戏了,虽然这一技术与美国的差距是5至10年,但在上海的支持下,他相信在5年之内可以和马斯克公司的技术并驾齐驱。

蒲慕明介绍,目前有两个技术方向,一是“脑控”技术,马斯克做的就是该技术,即用大脑的电信息来控制外界的器件。比如,猴子玩游戏的时候,大脑会出现特殊的脑波,用这个脑波来操纵机器玩游戏,就是“脑控”。另一个是“控脑”技术,即外界器件产生电信息、磁信息等来控制大脑的活动。“最理想的是一个闭环状态,即大脑控制外面的器件,器件和外界交互得到反馈,再回去改变大脑输出的信息,这是所有做脑机接口的最终目标,现在都还做不到。”蒲慕明介绍,我国科学家已经实现了清醒猕猴柔性电极埋植,但马斯克公司在微小化、无线传输和系统集成化方面做得更好。

“我们到医院做全身检查,但大脑却从来不检查。记忆是什么数值、注意力怎么样,这些也应该有一个定量化的检测手段。”蒲慕明介绍,他们设计了一个包含15项脑功能定量检测的工具集,来做一些客观的脑电记录和眼动记录。这种对脑功能的“客观记录”,目前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国际上,对于脑功能的诊断一般都是问卷,主观成分很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社会负担最严重的就是脑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已超过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而更严重的问题是缺乏有效治疗脑疾病的药物。

科技部在去年启动了创新2030重大科技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开始建立各种国际合作,并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脑疾病一旦发病后很难治疗,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大科学计划,建立各种社区人群和疾病人群的队列,对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做出贡献。”蒲慕明说。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