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变异疫苗失效?张文宏:先打了才有资格讨论

2021年05月28日10:04  来源:新民网
 

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截至5月26日20时,上海已经累计接种2465.82万剂次。约1400万人完成了疫苗接种,其中也包括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群。昨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接受采访时均表示,我们目前距建立群体免疫屏障还有一段距离,希望大家尽快接种。

欢迎大家随时来打疫苗

近期,网上也开始流传起了不少有关疫苗的说法,其中包括“6月9日之后将停止接种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以及“6月9日后,新冠病毒疫苗不再免费”等说法。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已进行了解答和澄清。而在上海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孙晓冬说,目前上海的疫苗供应充足,欢迎大家在适合的条件下随时来接种疫苗。上海还将稳步推进“应接尽接”工作,考虑到国外疫情肆虐,国内依旧有风险,提倡大家尽早来接种,这样才能尽早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网上有关6月9日后疫苗不再免费接种的消息,为不实消息。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接种,个人不承担成本和接种费用。

成年人打疫苗可以保护未成年人

昨天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就疫苗接种的话题与市民朋友进行交流。他说,很多朋友为打不打、什么时候打疫苗犹豫。但近期看到辽宁、安徽、广东局部出现疫情,只要有疫情的地方,他看到大家打疫苗的态度一下就变得坚决了。“应该充分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病毒不会自行消失的。”张文宏表示,世界打开的方式、个人获得出行自由的方式,目前来看可能会和疫苗接种有关。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人,更应该尽快打疫苗。因为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还没有开放接种疫苗,成年人要给未成年人提供保护屏障。

有不少人担心,病毒变异会不会造成疫苗失效?现在打的疫苗是不是“打了个寂寞”?说到这个问题,张文宏打了个比喻,“比如说我们的力气能举起1000斤的东西,现在我要把面前100斤的桌子举起来,但是我今天中饭没吃,只能举起500斤,你说我能不能举起这张桌子?我想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来看,病毒变异并没有对已有的疫苗造成明显的逃避结果。他们做了一些研究,发现病毒变异后,在体外和疫苗产生的抗体作用活性略有降低,但活性降低不代表疫苗没有作用。

有病毒流行才会变异

那么,变异究竟会带来什么后果?张文宏认为,首先可以关注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此前疫情蔓延非常严重的国家,比如英国、美国、以色列,现在初步完成了疫苗的接种,这时候,这些国家会首先考虑应对变异病毒;而像印度这样在大流行期间疫苗接种率很低的国家,现在应关注的还是疫苗接种率,然后才是病毒变异。

他还说,因为疫苗接种不充分,才给了病毒变异充分的空间。这个道理很好理解,疫苗接种率低,病毒肆虐,才有机会不断变异。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快速完成疫苗接种,把病毒变得不流行。“没有流行就没有变异,有了流行才有变异”。

张文宏曾表示,很多人觉得国内疫情管控很好,没有急迫性,但我们必然面临世界重新打开时的风险。在此之前,我们迫切需要完成接种以应对输入性风险。事实证明,接种疫苗一直都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途径。因此,他再次发出呼吁,现在打疫苗不单对自己有好处,对社会也有好处,快点去打吧!

市卫健委澄清关于新冠疫苗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观察期半年 ≠ 保护期半年

本市目前在用的新冠疫苗包括灭活疫苗以及腺病毒载体疫苗这两种疫苗。

关于灭活疫苗的保护时间,追溯到最早提出6个月保护时间的时候,是在去年,当时距离疫苗研发成功和试验也就半年多,只观察到了6个月的抗体水平,所以当时的说法是“有效期至少6个月”。

以6个月为限的提法,是为了满足WHO和中国药品审评中心对疫苗保护持久性的基本要求:至少提供6个月的保护。事实上,截至目前已经获得9个多月的抗体检测数据,显示抗体仍有一定水平,后面还会继续监测以进一步观察抗体的维持时间。

腺病毒载体疫苗目前的观察期已经超过6个月,根据此前陈薇院士对采用同种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所做的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接种两年之后仍具有足够的保护力。

病毒特性也与疫苗效果有关,随着对病毒和疫苗的认识不断深入,更多疫苗使用数据的更新以及不同时期的防控需求,可能会有相应的免疫策略的调整。

误区二:进口疫苗优于国产疫苗

目前全球上市的所有疫苗,没有任何一款疫苗公开了已完成的三期临床数据,也就是说现在下结论说哪个疫苗更好还为时过早。而且接种疫苗到形成免疫力需要一定时间,当下全球的疫情形势也充满了危机和挑战,冷不丁就会发生点什么。目前看来,尽早接种疫苗远比纠结于选哪个品种、哪个厂家的疫苗更重要。

误区三: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 个体不感染

所谓免疫屏障,是指当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疾病的能力时,他们就像组成了一座密不透风的围墙,使得疾病很难在人群中扩散,无法对人群造成太大影响。按照新冠病毒传播系数计算,一般需要70%-80%的人接种疫苗,才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如果大家都想做被保护的20%-30%,那么谁来做70%-8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不会广泛传播,并不代表个体不会感染。示意图中,①代表没有建立免疫屏障的情况,一旦有1个人感染就可能传给很多人;②代表已经建立了免疫屏障,如果接种过疫苗的人碰到病毒,他一般不会感染得病,也就不会传染给其他人;③代表已经建立了免疫屏障,但这次很不幸,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碰到病毒,那他很有可能就会生病,但他不会传染给周围已经接种过疫苗的人。病毒不长眼,不会专门挑已经打过疫苗的人,如果正好碰上没打疫苗的你,就算你周围99.99%的人为你建立了免疫屏障,你还是会中招。

误区四:打疫苗后各种不舒服都是疫苗惹的祸

疫苗接种过程中,如果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我们称之为偶合症(偶合反应)。比如接种后出现伤风感冒、血压升高等,进一步扩展定义,还包括接种疫苗后运气不佳、打游戏总输、工资不经花等。以上和新冠疫苗的关系,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了不适症状,不要总是把锅扣在可怜的苗苗身上,及时就医,临床医生会帮大家做出准确判断并妥善治疗。  

(责编:陈晨、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