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民间的非遗手艺人,在社区有个“家”

2021年05月21日14:18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脸谱是这门国粹艺术中最鲜艳的标志。在大桥街道,有一位京剧脸谱绘画达人——李嘉华。

在他的工作室里,陈列着百余幅形态各异的京剧脸谱,个个光彩夺目、栩栩如生。

磨砺精湛技艺

出生于1949年的李嘉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现已年过七旬,他自幼热爱美术,其父是个京剧票友,受父亲影响,童年时的李嘉华经常出入剧院,对京剧很痴迷。

“舞台上的扮相、动作、场景,我都很喜欢。”父亲爱绘各种脸谱,当时是用水彩颜料在纸上绘画戏剧人物脸谱,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都没有保存下来。

六十年代初,年幼的李嘉华受无锡泥人的启发,开始在泥人身上尝试作画,到2000年前后,李嘉华发现无锡惠山艺人做的脸谱,其艺术性根本没法和父亲做的脸谱相比,顿时产生了将父亲的技艺传承下去的想法,便买了几个泥光坯回家试做,效果很不错。

“那个时候,上海没有地方能买到泥坯,我就想到用石膏代替。”李嘉华说,后来他尝试在脸谱头顶上配上塑料彩珠,丝绒球等,鬓须用人造丝,使脸谱更具观赏性和艺术创造性;现如今,为了环保,李嘉华开始运用现在时兴的丙烯颜料。

“丙烯不褪色,只要不摔坏,我做的脸谱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李嘉华告诉记者。

十五年前,李嘉华在为全国京剧武生大奖赛参赛选手画脸谱时,他的作品被时任中国戏剧学院赵景勃院长和张关正教授看到,大为感叹:“感谢你对京剧事业的关心和热爱,难得啊!”

2008年,李嘉华成立了“李嘉华京剧脸谱制作工作室”。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市、区级的艺术展览及比赛。

传承匠人情怀

如今,“京剧脸谱制作”作为区级非遗项目,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李嘉华除了自己经常画脸谱外,还不断传承技艺,他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京剧脸谱制作班,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早在十年前,李嘉华在大桥街道社区学校开设“京剧脸谱制作”班,传授京剧脸谱的制作技艺。

他还经常与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合作,到学校教授学生制作非遗作品。“李老师的课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学员层面从小学生到老年人全覆盖。”大桥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给学员讲历史外,李嘉华在教学员画脸谱之前还要给大家讲讲脸谱人物的故事、脸谱上特殊符号的含义,使学员在学习绘制京剧脸谱的过程中,对中国历史和历史人物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京剧脸谱的制作,是一件对制作者要求非常高的事情。制作过程分为打底——勾线——上色——上光等几步。

在这些环节中,上色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李老师十分注重对于这个环节的教学,要求学员们在勾线的时候就能做到细心勾画,尽量减少修改的地方。

为了培养学员对“京剧脸谱制作”的兴趣,李老师每次上课结束前,总要特地空出一段时间来,让学员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如今,李嘉华的京剧脸谱常被用来作为馈赠外宾的佳品,他的学生更是遍布全世界。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沐一帆、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