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开幕 全方位展现红色上海百年风貌

2021年05月13日12:00  来源:上观
 
原标题: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今开幕 全方位展现红色上海百年风貌

  展览上的版画《开天辟地》和《中共一大会址》。

  昨天下午,在“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的布展现场,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贺兰山和另外8个画家一起,在巨幅国画长卷《求索》上落款、敲章,意味着这幅作品的最终完成。此时,距离展览正式开幕已经不到24小时。

  由市文联、市委党史研究室、杨浦区委、杨浦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于5月13日至6月1日举办。展览以党的创建与早期斗争为切入点,综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文创装置等多种艺术样式,全方位展现红色上海的百年风貌。

  剪纸长卷刻画百年征程

  本次展览聚焦1921年至1949年的红色上海,以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线策划了“东方破晓”“峥嵘岁月”“民族脊梁”“碧血丹心”“换了人间”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东方破晓”,表现了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上海为中心,探索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之路。由上海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李守白领衔创制的大型剪纸长卷《百年征程》,以中共一大会址为起始,串起中国五大革命圣地和北京天安门,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完成人民解放的漫漫征程刻画得淋漓尽致。以顾绣和海派石雕工艺分别创作的《共产党宣言》作品一柔一刚,再现了中国革命的星火初燃。顾绣第三代传承人陈华琼是顾绣作品《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她告诉记者,“《共产党宣言》封面上的字,是用细至六十四分之一的丝线绣的,相当于一两根头发丝的细度。”

  上楼进入第二板块“峥嵘岁月”,这里生动再现192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在上海的革命历程。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歌颂了革命先烈至死不渝的革命情怀。展厅内,通过评弹、影像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展现这一创作,以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的照片作为背景,并将毛泽东书法作品印在薄纱之上立体化多重叠映,深沉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中也兼具几分飘逸的浪漫主义情怀。展厅另一侧,由雕塑家蒋铁骊创作的《沪上工人运动》雕塑群像,把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无畏气势表达得淋漓尽致。

  千锤百炼而成的革命之路

  第三板块“民族脊梁”,以革命文化、工人运动、各阶层爱国民主运动为着眼点,诠释党领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斗的精神。展厅内,《义勇军进行曲》的艺术呈现尤为引人注目。《义勇军进行曲》乐谱以悬吊黄色飘带形式贯穿全场,飘带上浅浮雕刻乐谱,通过灯光、场景互补的形式组成大型装置作品,现场通过留声机装置,播放第一批黑胶唱片的国歌音乐,有质感的音乐回响与实体情境浑然一体、互相呼应。此外,还有用雕塑、绘画、摄影、书法作品表现的文艺战线和统一战线英雄人物。

  在四楼第四板块“碧血丹心”,以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为主要内容。龙华烈士陵园安放了在中国革命史上牺牲最多、牺牲级别最高的革命英烈,为了充分表达好这批英雄人物,艺术家们深入一线采风,夜以继日完成了多件感人的艺术作品,比如雕塑家李乾煜创作的血色雕塑《龙华24烈士》,青年书法家张丰书写《龙华英烈榜》等。

  展览还特别设计了由上百个金属框架结构和光控形成的英勇就义、奔赴刑场的英烈通道,近处是烈士的图像姓名,生卒年月随观者移动明暗变化,地面铺设真实铁链,行走其上金属碰撞,犹如脚镣之声,象征着革命之路是经过千锤百炼、泣血涕泪铺造而成,而路的尽头是解放的号角,是黑暗散去的光明,是久寒之后的春天。

  把红色文化融入大众生活

  走出通道,展览进入“换了人间”的尾声板块,通过新旧对比、时空转换,陆家嘴、外滩、五个新城和一百张上海市民的笑脸交相辉映。

  此次展览特别选择在红色革命历史资源丰厚的杨浦滨江举办。毛麻仓库是杨浦滨江现存面积最大的无梁楼盖仓库,也是上海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展览策展团队深入挖掘“党史”和“文艺”资源,力求通过展览把红色文化融入大众生活,为上海红色文化建设提供艺术思考。主办方还在展览一楼设立“红色文创手工坊”及“红色文创展示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可使用、可体验的文创产品,通过对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