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年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2021年04月29日18:38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摘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历史充分证明: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党员,青年党员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是党的事业重要的后继力量,青年党员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进一步加强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高青年党员队伍的素质,传承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年 党员 教育管理

一、 新时期加强青年党员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从国内形势看,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青年作用的发挥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代的需要。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长期向好趋势明显,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核心,用12个部分展现重大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被放在了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也为青年创新预留了广阔的奋斗空间。

(二)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

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三)科技创新需要青年的接续努力

大事业需要大创新,大变局需要大思路。 处于互联网时代,青年既是新技术的最先体验者、享用者,又是新技术快速迭代的推动者、创造者。目前国家科技“三大奖”最年轻第一完成人年龄均已降至39岁以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冒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从各层次、各阶段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

在更多基层岗位上,广大青年党员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在不同地区各个领域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 充分认识做好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培养造就一批既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又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马克思主义者。加强和改进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把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赢得青年,就要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培养教育青年,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为党的事业奉献智慧和才华,造就一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青年党员队伍。

进一步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是青年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工程,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吸收优秀青年入党,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党在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青年党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青年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

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青年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年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青年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培养青年党员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储备。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人(尤其是高校中的青年学生)入党意愿持续高涨,青年党员数量逐步增长,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从源头上保持了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良好态势。加强青年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做好做实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关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提高发展青年党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以完善教育管理为基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青年党员队伍。

三、 规范党员发展,保证青年党员队伍质量

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把吸收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直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分子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

(一)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结合青年一代的特点,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青年党员具体标准,着重看发展对象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否自觉为党的纲领而努力奋斗,是否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青年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注重把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学习、工作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相结合。

(二) 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

按照慎重发展、均衡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对发展青年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保持青年党员队伍适度规模。以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为例,要逐步形成本科生“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格局,重视在研究生中发展党员,注重发展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建立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定期分析和指导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临毕业前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现象。

(三) 严格发展程序和纪律

采取团组织推优、党员和群众推荐等方式,在申请入党的青年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定、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公示,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公示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健全和落实发展对象政治审查制度,基层党组织在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前,要对发展对象的条件、培养教育情况和入党手续进行全面审查。党支部在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要在适当范围内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并在支部大会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强化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上级党组织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

四、加强教育培养,提高青年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一)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

坚持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在年满十八周岁的青年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对党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重视做好思想上入党工作。建立健全分层培养、分步衔接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体系,以各级党校和高校为主阵地,开展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实行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谈心谈话等相结合的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机制。注重培养教育工作的互相衔接,在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党组织发生变动时,确保能将入党申请书等材料有序转入相对应的党组织管理。

(二)加大青年党员教育培训力度

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知识结构、及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注重集中学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组织学习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对青年党员每年参加集体学习时间要有具体的学时要求。发挥党员先进典型的榜样教育作用,通过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影响青年党员。结合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重要节点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教育。运用读书接力赛制、主题讲座报告、党的知识竞赛、选树学习标兵等方法载体,激发青年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拓宽青年党员教育培养途径

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拓展青年党员教育培养。在重大工作中积极发现优秀青年党员。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开展青年党员培训教育、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等形式,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随时发现和掌握一批有工作激情、有见识见解、有担当精神的优秀青年党员,担当起各领域工作的引领者,为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把志愿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扶贫脱贫攻坚、社会维稳信访等压力大、责任重的岗位上表现优异的青年党员识别出来,充实干部队伍。

(四)注重从青年党员中选拔后备干部

对青年党员教育管理要精准实策。一是进行思想淬炼。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地进行各类培训,并积极选送青年党员参加党校组织的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不断进行思想淬炼。二是加强政治历炼和实践锻炼。给青年党员压担子、带路子、教法子,架设健康成长的“立交桥”。通过不同岗位的训练和锻炼,让优秀青年党员长才干、接地气、作贡献。三是强化日常训练。开展青年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活动,设立青年党员先锋岗、青年党员责任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化、常态化,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为青年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

五、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增强青年党员队伍活力

(一)严格党内组织生活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根据青年党员特点和需求,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开展开放式、互动式党内活动,进一步提高组织生活效果。要探索“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贴近青年人求新、求快、求变的特性;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定期集中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方式,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组织生活纪律,对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及时进行批评帮助。

(二)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理顺党员组织隶属关系,确保每个青年党员都能纳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的管理之中。针对青年党员流动性的特点,把好组织关系管理中转移的节点,发现转出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帮助青年党员组织关系“无缝”转接,逐步消除“口袋”党员、“挂靠”党员等党员关系转接中产生的不规范现象,对推诿扯皮、无故拒转拒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上级党组织要批评教育,及时纠正。对在转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三)改进流动党员管理

探索新形势下青年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方式,保证青年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纳入组织管理,参加组织生活。(1)对外出学习、实习的青年党员,党组织要在其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外出期间及时向其通报党内重要情况,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工作。(2)对毕业生党员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就读学校党组织的,学校党组织要承担对其教育管理责任,党员本人要主动与学校党组织保持联系,按规定交纳党费。(3)加强对出国(境)青年党员管理工作,完善出国(境)青年党员与党组织联系制度和组织关系管理制度,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等党组织,要起到“兜底”和“补缺”作用。

(四) 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青年党员,按自行脱党处理,并予除名。对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青年党员,党组织应对其进行教育,要求其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处置不合格党员要按照稳妥、慎重的要求,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不定比例、不下指标,认真执行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对被劝退和除名的青年党员,党组织和有关人员要做好思想引导等工作。

总之,青年党员队伍是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年党员教育管理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党组织作为青年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切实承担起教育管理青年党员的责任,把加强青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工作条例》

2、《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4、《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

(作者:徐进 上海市科技机关党委一级调研员) 

(责编:严远、轩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