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壹周︱赣、鄂两省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上海,都聊点啥?

马作鹏

2021年04月19日09:44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编者按:

申城盘点,最新要闻尽在把握;每周品读,城市活力一目了然。

人民网上海频道记者观察栏目“海上壹周”,欢迎关注。

大江滔滔,赣鄂东来。

就在上周,上海先后迎来同处长江经济带的江西、湖北两省党政代表团的学习考察。三省份主要领导在交流座谈会的字里行间,“保护”与“发展”成为关键词。

上海与江西的交流座谈内容,主要集中在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推动沪赣合作上。

4月12日,江西省委书记刘奇,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率领的江西省党政代表团来到上海,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与江西省党政代表团举行沪赣两地交流座谈会。

李强表示,近年来江西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力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各项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江西同志奋发有为、敢想敢拼的作风值得上海认真学习借鉴。

李强还指出,上海与江西都传承着红色基因、流淌着红色血脉,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化供需对接,在促进产业发展上深化合作,在畅通经济循环上加强协同,携手推动沪赣合作再上新台阶,为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则指出,上海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江西是长三角的重要腹地,两地合作具有共赢发展的好基础、好前景。希望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切实深化与江西的合作交流,强化国家战略协同、产业发展协作、科技创新共建共享、旅游和农产品产销对接,共同落实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重要要求,积极支持江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鼓励和引导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序向江西转移,共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携手推动赣沪合作高质量发展。

江西党政代表团在上海期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随后前往中国商飞、拼多多、商汤科技、上药集团等企业,考察先进制造、在线新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情况。

上海与湖北的交流座谈,则集中于共抓长江大保护、沪鄂两地人才干部队伍交流。

4月14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率领的湖北省党政代表团来到上海,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与湖北省党政代表团举行沪鄂两地交流座谈会。

李强指出,上海与湖北共饮一江水,交流密切、情谊绵长。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两地深化合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要进一步加强对接,推进科技联合攻关,加强产业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上开展更多探索,携手推动沪鄂合作再上新台阶,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指出,湖北、上海两地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抓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深化港口合作,共同打造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共推科技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深化产业合作,让上海的技术、人才、资本等优势与湖北的区位、市场、土地空间等优势有机结合,合作共赢;发挥湖北农业大省优势,精准对接上海市场需求,丰富上海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培养。

座谈会上,上海市长龚正、湖北省长王晓东分别介绍了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会上还签署了《上海市湖北省干部人才交流培养协议》。

湖北党政代表团在上海期间,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先后前往徐汇滨江、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科学城等,考察深化改革开放、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发展情况。还考察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

中共一大会址修缮完成

4月15日,人民网上海频道从中共一大纪念馆获悉:中共一大会址历经五个月的精细打磨,修缮工作已经完成,将于今年“七一”前对外开放。

中共一大会址建于1920年,共2排9幢二层楼房,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清水外墙,大门上部均有拱形堆塑花饰,属上海典型的居民住宅——石库门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多方查询、证实,找到会址,并按当年的模样进行整修和复制,原样恢复了会址里的家具物品。1951年中共一大会址进行了全面整修,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2020年11月17日起,中共一大会址暂停对外开放,进行专业而细致的保护性修缮。乌漆木门、朱红窗棂、清水墙等标志性元素都在此次修缮中再次焕发百年风华。

紧邻会址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建设项目于2019年8月31日开工,目前正加紧建设,将于今年“七一”前亮相。

据中共一大纪念馆副研究员杨宇介绍,中共一大纪念馆新的基本陈列展厅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将聚焦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上海的革命实践,展出各类展品超1000件,其中实物展品600余件。

超大城市治理 上海除了数字化还有精细

“一网统管”大背景下,上海早已推动以数字化方式创造性解决超大城市治理难题。

但在相关政策的制定、施行过程中,人民网上海频道注意到,上海的超大城市治理,除了数字化以外,更多的是政策对于现实细节的考量。

近日,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将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七章五十一条,明确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政府部门职责、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的要求等内容。

譬如,针对肢体残疾人诉求较为强烈的“免费停车”问题,《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应当对残疾人专用机动车限时减免停车费用,具体办法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市公安、价格主管部门和市残疾人联合会另行制定。《办法》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停车场对残疾人专用机动车的停车费用给予减免优惠。

盲人携带导盲犬出行也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对此,《办法》明确,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当为携带辅助犬的残疾人提供便利,残疾人携带辅助犬出行,应当随身携带相关证件,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代表团首次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关于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议案。市残联将在市人大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地方立法研究,推动政府规章尽快上升为人大条例,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到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来。

此外,浦东新区将小区大门口打造成家门口服务的第一延伸点,成为社区治理的新空间。

近年来,浦东在全国率先启动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如今已建成家门口服务中心、家门口服务站共计1300余个,实现了村居全覆盖。

每一个村居都有一个家门口服务站,这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现在,家门口服务还将继续得到提升。以疫苗接种预约为例,如果预约登记点设在居委会或家门口服务站里,居民们主动前往的概率就会变小,而设在小区大门口,每一个进出的人都会注意到。

关注新动向 把握新趋势

4月16日,上海市委财经工作委员会举行会议,分析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形势,研究下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租赁住房建设。

上海市委书记、市委财经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强指出,要科学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环境,着眼长远进行前瞻布局,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强化研判,密切关注新动向,深入分析新变量,准确把握新趋势,打好主动仗,赢得主动权。

李强强调,“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要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要加快落地,积极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持续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活动,形成更多带动效应、溢出效应、综合效应。要全面发力,按照“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要求,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强化城市核心功能,凸显区域特色亮点,推进老工业园区改造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上海市委财经工作委员会会议还强调了住房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问题。

会议指出,着力解决好各类人才和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坚持“职住平衡”,加大“五个新城”、重点开发区域、产业园区周边等租赁住房建设。聚焦重点难题,加强政策研究,明确办法举措,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