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一位宝山人,让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等教育巨匠交相称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2021年04月17日20:31  
 

早上7点起床,自修、用餐、办公、阅报、写信、日记, 直到晚上11点就寝,一张《作息表》将日子码得满满当当,井井有条。左右两侧,主人还书写了一副对联:“学未到家终是废,品非足色总成空。”并把这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这是民国教育家冯国华的每一天,也是他勤勉躬耕的一生。

1901年11月,冯国华出生在宝山老城厢的一个农民家庭,取字迈樱。父亲走得早,母亲拖着6个儿女靠种菜为生,家境十分清寒。

冯国华

直到13岁那年,祖父母看他实在想读书,才咬紧牙关,送他到当时的江苏省宝山县立第一高等县学堂读书。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门门功课成绩领先于其他同学。

小学毕业那年,当时宝山县送了6人去参加龙门师范学校,即后来的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入学考试,结果只录取了冯国华1人。当时的宝山县政府、县教育局非常高兴,主动提出资助他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位于友谊路上的冯家旧居

毕业之后,冯国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故乡,从事心仪的教育事业。1932年,“一·二八”抗战爆发,宝山是主战场,也是重灾区。战争过后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省教育厅提名冯国华为宝山县教育局局长。

面对大部分学校毁于炮火,局面难以收拾的情势,冯国华不免顾虑重重,但一想到振兴教育事业以及对故乡前途的重要时,他也很想试一试。正当他进退未定时,上海地方协会秘书长黄炎培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欣赏冯国华为人正直不阿,精明干练,先后找他谈话。黄炎培还托袁希洛送给冯国华一副对联:“无限青春及时奋进,当前大任来日方长。”陶行知则写信与他说:“那里有困难就向那里上,这是革命教育家的本色。畏避困难的胆小鬼,是不中用的书呆子。”在这两位他敬仰的先生的鼓励下,冯国华终于上任了。

冯国华对国民党政府的贪官污吏痛心疾首。先是与克扣教育经费的县长金庆章说理抗争,迫使金庆章把历年积欠的教育经费分期发还。他还大刀阔斧地把依仗权势、办学无能的校长一一撤换。淞阳小学曾是他的母校,原校长是他的老师,他也不顾情面撤换下来。他说:“整顿教育要苦干,还要硬干,硬干就要同当地封建势力作斗争,不能妥协。”

冯国华一面抓教育整顿,一面积极推行陶行知的教育主张,陶行知也多次应邀到宝山讲学。1932年的夏天,陶行知在大场地区创办山海工学团,冯国华以教育局局长的身份给以支持,还为工学团提供一部分经费。

山海工学团

随后,冯国华把工学团新颖的教育方法,灵活地、有选择地在县内各校中推广,通知各校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农闲时多办一些夜校,培养小先生在校内辅导年幼的小学生,在校外教农民和自己的爸妈识字,成效颇丰。另一位教育家陈鹤琴到宝山参观时,对此极为赞赏,但又担心推行当时正被通缉的陶行知的教育主张,可能会给冯国华招致麻烦。而他却坦然表示:“我不怕因此受累。”

果然,时隔不久冯国华就遭到了排挤和打击。原来,1934年在宝山任县长的陇体要是江苏省主席陈果夫的亲信,他到宝山后,竟不择手段地把作为教育专用款的长兴岛千亩沙田的粮租收入据为己有,中饱私囊。冯国华当众揭发了此事,怀恨在心的陇体要多方刁难教育局的工作。忍无可忍下,冯国华印发了揭露县长弊端的传单,陇体要恼羞成怒,即以“散发传单,中伤县长”的罪名把他关押起来,并下令撤去了冯国华宝山县教育局局长的职务。

1935年,冯国华离开宝山,到江苏省俞塘民众教育馆担任实验区主任。他在俞塘实验区办学,仍一如往昔,继续推行陶行知的教育主张,陶行知有时也应邀来俞塘指导。当时,中共党员张劲夫和解放后任上海市立师范校长的陆静山也在馆内工作,事为左臂右膀,做了不少普及教育的工作。

位于今日闵行区马桥镇的余塘民众教育纪念馆,开民众教育的先河,为抗日救亡培养了不少人才。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满怀爱国热情的冯国华投笔从戎,加入了抗日救国运动的队伍。他俞塘民教馆为据点,招收上海近郊各县失业教师和失学青年500多人,进行抗日救国教育和军事训练,结业后组成游击队,在上海、松江、青浦一带打起了游击战。

在大城市附近打游击战,危险性很大,有人劝冯国华到后方去,然而他却说:“为了抗日,我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时,有一支不及撤退的国民党残部由某旅张旅长,率领在松江农村打游击。1938年9月底,他派一团团长张某赶到上海,邀请冯国华赴松江共商“双十”节大举袭击日军的计划。

10月6日,冯国华与张团长共赴松江途中,夜宿于泗泾石宅,随行的游击队员仅20余人。不料事情被汉奸所探悉,密报了日军。深夜12时,约有500名日军和汉奸突然包围了石宅,一时枪声突起,冯国华与张团长知情不妙,立即率队奋起反击。敌人用机枪猛烈扫射,他们则用步枪和手榴弹还击,击伤击毙了日军和汉奸多人,终因敌我双方众寡悬殊,弹尽援绝,游击队员除一人死里逃生外,其余均壮烈殉难。第二天清晨,石宅村民收殓烈士遗体时,发现冯国华除枪伤外,左额亦被刺刀劈去,以身殉国,年仅38岁。

冯国华殉难后,黄炎培、陈鹤琴等为他召开了追悼会,并联名向国民党政府请求褒恤。宝山县的各界人士,也在租界进行了悼念活动。《申报》《导报》均刊登了“教育家冯国华抗战殉国”的消息。1985年11月,在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的时刻,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冯国华为革命烈士,永远纪念这位教育先贤和革命斗士的光辉一生。

(来源:上海宝山)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