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铭记!这些红十字英烈用鲜血染就人道主义丰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2021年04月12日10:37  
 

位于上海市陈伯吹中学内的“红十字”四烈士纪念碑。

在上海,有一座红十字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地矗立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陈伯吹中学(原罗店中学)的校园内。纪念碑上,苏克己、刘中武、陈秀芳、谢惠贤四位红十字烈士的塑像仍清晰可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这四位烈士在罗店战地前线救护伤员时英勇牺牲,他们的英勇史迹一直为后人所铭记。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上海挑起了第二次“淞沪大战”。战争中,日军对上海狂轰滥炸,到处屠杀、焚烧、抢掠,使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惨遭重大损失。

“八·一三”战役爆发后,侵华日军在上海小川沙登陆,进攻上海北翼的军事重镇罗店,企图占领罗店,威胁嘉定,从而切断京沪铁路大动脉,堵住上海守军的后路。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组织了战地救护队,委派医师苏克己为第一救护队副队长,并确定罗店医院为战地救护医院,抢救战地伤员,履行红十字会员救死扶伤的光荣职责。

战争一开始就异常激烈,罗店救护医院短短几天就住满了伤兵。战至23日,罗店距离火线战场更近了。当天下午,我军一架飞机被日寇击中,驾驶员苑金函受伤后跳伞降落在罗店附近一农家的竹园中。苏克己闻讯后急率助医刘中武及护士陈秀芳、谢惠贤等前往战地开展救护。在罗店商团青年义勇队的帮助下,迅速将伤员送至医院为伤员实施了急救手术。

手术完成后,天色已晚。在他们商议是留还是撤的时候,我守军派人赶到医院,告知在阵地左侧发现了日军,我守军将转移阵地,敦促救护队迅速撤离。但当时受伤的空军飞行员不能起行,苏克己立即决定由他与助医刘中武及两个工友用担架将伤员抬着一起撤离。陈秀芳、谢惠贤两位护士则举着“中国红十字会”的会旗,背着印有“红十字”标志的药械箱紧随其后。他们行走到离罗店镇两里路处,突然遇到乔装成当地农民模样的日寇三人。日寇兵见是我红十字救护队员,立即持枪跃进,喝令停步,问“什么人?”苏克己答道:“红十字救护队的!”

话音未落,日寇随即举刀猛砍,苏克己躲避不及,两腿顿时被砍断,倒在血泊之中,后被肢解为六段,血肉狼藉,惨不忍睹!助医刘中武和工友、护士迅速撤离。此时枪声大作,刘中武助医及谢惠贤护士当即中弹倒下,陈秀芳护士腹部亦中三弹倒下。日寇残杀在战地参加救护伤员的红十字医务人员的野蛮暴行震惊中外!

据当年《新闻报》报道,“倭寇野蛮成性,将救护人凌虐备至,用铅丝贯穿手掌,任意踢打,且欲逞兽行侮辱女护士,苏医师忿不可遏,以未缚之手,举药囊向寇掷击,寇暴怒,拔刀乱砍苏氏”。苏被肢解为六段,血肉狼藉,惨不忍睹。部分队员得以逃脱,但谢惠贤、刘中武亦被枪杀;陈秀芳腹部重伤,虽经救出送医,但抢救未果而亡。

更令人发指的是,据目击者称,苏克己牺牲前曾用纯熟的日语,自我介绍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人员的身份,却仍遭残害,尸首不存。待战事西移后,苏克己的亲友们去殉难地找尸骨,遍寻却不得。

噩耗传来,上海红十字会迅速将苏克己等四位红十字人员的殉难惨况公布于世,并向国际红十字总会报告,揭露日寇无视国际公法,残害中国红十字战地救护人员的暴行。宋美龄女士通过“中央广播电台”特作英语广播,昭告世界。中国红十字总会分别报请国史馆和国际红十字组织,永载史册。

1946年10月12日,苏克己烈士遗孀朱宝琴携女儿苏洁(时年9岁)参加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

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为国献身的英烈,1946年2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决定筹建红十字四烈士纪念碑。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上海红十字会会在当年战地救护伤员的烈士殉难处,建成了红十字纪念碑。

1984年3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罗店红十字纪念碑”公布为“上海市抗日纪念地”。新修缮的红十字纪念碑于198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年纪念日正式落成。2000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再次对纪念碑进行了修缮,供后人瞻仰。

苏克己烈士生前使用过的听诊器、处方笺、印章。2015年5月13日捐赠给上海市宝山区档案馆珍藏。

高高耸立的红十字纪念碑,是历史的见证碑。它见证着血与火的历史;见证着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不甘屈服,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高高耸立的红十字纪念碑,是历史的警示碑。它警示着中华民族过去曾经因为落后而遭受过挨打的历史;警示着我们后人必须居安思危的古训,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努力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来源:上海宝山)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