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四五”期间内蒙古产业发展

2021年03月31日16:47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就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会议指出,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要论述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致的。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升级是第一纲领。以生态为优先、以绿色为导向,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引领,充分发挥内蒙古资源、生态、区位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以专业化为追求,以数字化为目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数字产业园区建设。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赋能是第一动力。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平台载体,把关研发投入占比,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人才为血液,重大科创攻关为目标的创新驱动体系,统筹推进、系统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建设一批创新孵化平台、一批重大科技工程攻关项目、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领军创新团队。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一招。《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0》显示,内蒙古的营商环境评价总分仅为44.97分,全国排名第25位,远低于当年人均GDP排名,与排第一位的北京市相差33分。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抓紧清理多头重复审批,下决心取消不必要审批,改革创新审批方式,继续下放基层能够行使好的权力,从而构建高质量发展赋能新体系。

身处上海,印象最深的是内蒙古发展带动文化旅游,原先仅仅处于观光旅游,主要是满足好奇、打卡揽胜、走马观花。现在发展为度假旅游,主要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外,在一个度假地将停留时间拉长,进行深度游。延伸出一批文化与旅游更加融合的新产品, 向世界展示内蒙古传统文化产品、创新文创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游客带去更好的旅行体验。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发展引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内蒙古,未来可期。

(来源:嘉定区安亭镇 陆敏)

(责编:沐一帆、金煜纯)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